|
省内最大保障房项目——中电阳光新城项目一期、二期工程 记者 潘郁 摄 |
|
老刘感觉很幸福,因为让他高兴的事很多。
老刘名叫刘勇发,今年54岁,在西工区道北三路的一个农贸市场卖菜。
2009年,老刘的儿子刘峰峰从湖北一所大学毕业。儿子学有所成,让全家人高兴了一阵子,但紧接着老刘的心事就来了。咋?工作不好找。
打工的活找了一个又一个,但刘峰峰都不满意。“我想自己干,俺爸刚开始说中,但后来又说恐怕不行吧。”刘峰峰说。
“钱从哪儿来?”老刘很支持儿子的想法,但没有启动资金,这事也只能说说而已。
2011年年底,我市出台《洛阳市小额贷款支持全民创业实施办法》,将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
去年年初,刘峰峰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人社部门一打听,得知贷款对象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就包括大中专毕业生。
办理了相关证明,做出了项目规划,贷款很快就办下来了。刘峰峰用贷款开了一家广告喷绘店。“政府为咱老百姓解难题,这事儿咋能不美?”谈到儿子的生意,老刘笑着说。
缓解创业难,是我市民生改善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我市民生改善攻坚战业绩不俗,创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民生改善工作离群众期盼还有不小距离:创业岗位开发还不足以稳定就业形势;教育资源不均衡,办学水平存在差距;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人才匮乏,乡镇卫生院严重缺编,服务能力不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隐性问题较多,项目单位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重视不够。
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容易,但不是没办法。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给出的办法是——用活市场。
坚持分类指导,把事业和产业分清,把公益性与经营性辨明,从而实现事业与产业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全面发展,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能,该政府兜底的公益性、事业性服务,政府不仅“一分”都不能少,而且更要尽力而为办好。
凡是市场能够办的经营性、产业性领域,都要放心、放手、大胆地交给市场,让社会力量办学校、办医院、办住房、办养老,让市场参与真正成为破解民生难题的“金钥匙”。
“大人有活干,孩子能上学,全家有房住,有病可以治,老了有人养。”刘勇发说,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始终没离开过洛阳决策者的桌面。问题找到了,办法也有了,民生改善攻坚战的目标也更明确了。
今年,我市将着力实施福民惠民工程,切实解决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入学、就医、社保、住房等问题,构建幸福之城。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
——逐步将特殊慢性病等纳入保险范围,加快19个社会办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新增养老床位2600个,为全市147所农村敬老院和5所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全部安装供暖设施,开工保障性住房3.2万套,建成1.2万套。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6所、幼儿园155所,确保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8%。
——优势医院新增床位2000个,完成135个乡镇卫生院取暖工程、17个乡镇卫生院达标改造和10个县级卫生监督中心建设。
“民生改善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全过程,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这么说。
“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这句话,传达出我市大力推进民生改善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这番话,让老刘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以后,幸福的事肯定会一个接一个。”
(记者 李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