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寇店镇寇店村的卫万宣才12岁。70年过去了,12岁时经历的那段逃荒岁月仍深深烙在他的记忆里。
难忘逃荒前的最后一顿饭
1942年,寇店村大旱,卫万宣家的33亩小麦几乎绝收。
为了生存,当年7月底,卫万宣一家13人中的8人在卫万宣三爷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逃荒之路。因要照顾年幼的儿女,卫万宣的母亲只好跟9岁的大女儿、7岁的小女儿和4岁的小儿子留在家中。众人逃荒前,因家中揭不开锅,卫万宣2岁的小妹被忍痛送人。
为筹足上路的盘缠,卫万宣的爷爷卖了17亩地。7月底的一天清晨,准备逃荒的8口人在家吃了最后一顿饭后,带着对前途的未知,步行前往洛阳东站。
“逃荒前,我们吃的最后一顿饭是母亲用一直没舍得吃的白面做的烙饼,饼很好吃,但大家心里堵得慌,没吃多少。最后,饼被母亲塞到了包里,我们带着上了路。”回忆起逃荒前的最后一顿饭,卫万宣有些哽咽。
东站广场上,烙饼被人抢走了
当日中午,他们到达洛阳东站广场。广场上到处都是逃荒的人,许多人因搭不上火车,活活饿死在了广场上。
“苍蝇在死人身上飞也没人管,大家想的都是赶快搭上火车。”卫万宣说。
由于身上带有盘缠,卫万宣的父亲买了几张票。等候期间,众人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卫万宣拿出早上未吃的烙饼准备填饱肚子,谁知刚掏出来,几个人就冲过来把饼抢走了。抢到手后,他们赶紧“呸呸”往饼上吐唾沫,卫万宣感觉恶心,本来还准备夺回来,看到这样,只好放弃。
在挤扛不动的车厢内站了一路后,当天半夜,他们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天一亮,他们立刻步行前往石泉县。
不管老人小孩,一天必须走35公里山路
石泉县位于西安市西南方向,需要翻越秦岭才能到达。虽然辛苦,但一想到到达石泉县就能靠双手养活自己,不用再饿肚子了,众人就感到兴奋。
现实很快就露出了它残酷的一面,众人走的是山里货商走出来的“官路”,每隔35公里才有一家客栈,这意味着如果众人想在天黑前有个歇脚的地方,一天必须要走35公里。
卫万宣一行中,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2岁还被抱在怀里的孩子,一天35公里的山路走得何等艰辛可想而知。
尽管行路艰难,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9天后,他们到达了石泉县。
“听我母亲说,那年村里没出去逃荒的,很多都饿死了,我们一家还算幸运。”卫万宣说。(记者 山军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