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展厅:30万年史前史,洛阳先民已生息。狩猎采集来谋生,居无定处野地宿……第一王朝就是夏,奴隶社会已开始,青铜青瓷为标志,上周都城都在此。”这是79岁的市民田克卿老人所写的《巡游洛阳博物馆通读洛阳文明》的第一段。
4月1日,看到本报发起的“共写牡丹家书同享牡丹盛会”活动后,家住涧西区的田克卿老先生就致电本报称,他之前为迎接移居加拿大战友的到来,写了《洛阳胜景选介》和《巡游洛阳博物馆通读洛阳文明》两篇文章。他想借助此次活动,再给战友写“家书”,邀请他来洛共赏牡丹。
1957年,田克卿和战友曾春元转业后一起到“北大荒”安答县(现为黑龙江省安答市)某农场工作。在那里,他和曾春元夫妇共同经历了一年的锻炼,亲如一家。1959年,曾春元夫妇被分配到湛江,后移居加拿大,而田克卿则到了洛阳。
田老先生说,2010年冬天,曾春元给他打来电话,说要带着夫人来洛阳看望他。为迎接多年不见的战友,田老先生从那时起就开始整理关于洛阳胜景的材料。但是,战友却没有来。
虽然战友没来,田老先生仍抱着很大希望,他一直在为自己写的《洛阳胜景选介》补充新内容,至今已整理了60页,近3万字,图文并茂。
光有美景还不够,在整理《洛阳胜景选介》期间,田老先生又有了再写关于“洛阳文明”文章的想法。有了想法之后,已79岁高龄的田克卿开始往返于家和洛阳博物馆之间。
“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跑,我曾连续16天都去博物馆,每次一呆就是大半天。”田克卿老人说,最终,他写成了《巡游洛阳博物馆通读洛阳文明》,共302句,2114字。内容包含两部分,分别是“河洛文明”和“有关厅馆简介”。
看到本报发起“共写牡丹家书同享牡丹盛会”活动后,田老先生挥笔写下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向老战友介绍第30届牡丹文化节的情况。在“家书”结尾,他盛情邀请老战友来洛:“满城牡丹将带给你我无尽愉悦,希望你能飞来相聚赏花。”
田克卿老人说,他希望老战友能来,并把这两篇文章带回去,把洛阳介绍给他们的子女和亲戚朋友以及加拿大的人民,让更多的人都知道牡丹,知道洛阳。(见习记者 王博东 记者 徐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