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届考古科学大会在河北召开,来自全国7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考古科学、科技考古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位于洛阳的二里头遗址,多学科联合展开的科技考古已得到广泛应用,一幅夏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画卷正借助这些考古“黑科技”勾勒出更多细节。
近日,我国首届考古科学大会在河北召开,来自全国7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考古科学、科技考古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位于洛阳的二里头遗址,多学科联合展开的科技考古已得到广泛应用,一幅夏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画卷正借助这些考古“黑科技”勾勒出更多细节。
●科技考古全方位介入二里头遗址
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综合运用各领域科技考古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各类遗址中名列前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长期致力于科技考古。他介绍,科技考古大致可以分为年代测定、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古DNA研究、同位素分析、冶金考古、陶器考古、玉石器考古、纺织品考古等领域。
目前,科技考古已全方位介入二里头遗址。这些领域的众多科研成果,为考古遗存测定了绝对年代,复原了当时的自然环境状况,为研究古人的体质、基因、饮食等特征提供了各种信息。
●环境考古复原夏都山川面貌
史前的二里头有怎样的山川面貌?借助环境考古,研究人员发现,二里头遗址所在的伊洛河流域多次发生洪水。其中,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一场特大洪水,直接推动了二里头都邑的兴起。洪水过后,这里出现了广阔平坦的平原,其土质肥沃利于农业发展。
洪水还造成了古洛河的决口和改道,导致洛河在二里头以西就注入伊河,从而使洛河和伊河合并。研究人员推测,当时的二里头北依邙山、南傍这条合并后的河流,位于冲积平原最南端的高地上,与今天的环境地貌并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