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0年再次启动,历时228天,众多石窟寺专家研讨论证,老、中、青三代保护工作者齐上阵……昨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正式竣工。
时隔50年再次启动,历时228天,众多石窟寺专家研讨论证,老、中、青三代保护工作者齐上阵……昨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正式竣工。此次保护工程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新成果、新发现值得关注?记者采访了龙门石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为您解答。
2021年12月6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新材料、新技术,为石窟安全“护航”
2021年12月6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主要分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两大部分。
龙门石窟研究院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马朝龙说,奉先寺开凿于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处,背靠天然山体,由于地质营力的不断作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渗漏水与岩体开裂等情况长期存在,对石窟的长久保存产生威胁。
对此,龙门石窟研究院在工程方案设计阶段,便组织众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方案进行讨论、研判。同时,在方案编制过程中,探地雷达探测技术、红外成像技术、3D扫描测绘数字化技术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备的科研保障,同样延续到了施工过程中。
在施工现场的围挡上,展示着一张《奉先寺裂隙及渗水病害调查图》。图上,各色符号详细标记出奉先寺南、西、北三壁的裂隙、渗水点所处位置。马朝龙说,新技术、新材料、新仪器的灵活引入为保护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以后龙门石窟的日常养护工作提供了实践基础。
为了对奉先寺区域山顶微裂缝进行封堵灌浆、锚杆加固等作业,工作人员搭建了6900平方米的脚手架;为了保护文物,工作人员采用了“悬挑架杆”工艺,使脚手架与壁面保持间隔,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三四十米高的脚手架上开展细致作业,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施工人员是在脚手架上“空中绣花”。
本次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奉先寺实施保护修复工程以来,首次进行的大型保护工程。67岁的老石匠刘建设参与过50年前的那次保护工程,他说,本次保护工程与从前那次最大的不一样,就是科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护队伍中有新技术应用能力的青年人才越来越多。令他倍感欣慰的是,病害调查成果确认,之前那次工程对奉先寺进行的加固措施现在仍发挥着提升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