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河是洛阳的“四大河流”之一,古称涧水。在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中,就有“伊洛瀍涧,既入于河”的记载。
涧河流经鸿庆寺
王祥传说
涧河过汉关后继续东流,就到了新安县最东边的磁涧镇。当地有学者介绍,磁涧本为慈涧,又称涧水、慈水,是涧河的支流。在《山海经》中,它被称为少水。
在《水经注》中,北魏郦道元写到少水,称“世谓之慈涧也”。隋唐时期,慈涧之名屡见记载。
与慈涧相距不远,还有一条俞随水,世人称其为孝水。《清一统志》中认为,孝水“俗谓之王祥河,盖因近祥墓而名”。今王祥墓在孝水西北的老井村,村中有王氏祠堂,还有元代所立的《晋太保孝王祥之碑》。
当地人称,王祥河在孝水东,两者相距数公里,并非同一条河。不过,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流传太广,同为涧河支流,慈涧、孝水、王祥河等名皆因他而生,倒是有可能。
涧河流经王湾遗址
王湾遗址
涧河过磁涧镇后进入洛阳市区,流经王湾遗址。
王湾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也包含少量的周代、晋代等遗存,今年9月,它已入选“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今天,人们循着涧河来到这里,眼前除了路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看不出别的什么,但当地村民会告诉你,石碑后面那大片荒芜的山头,“下面都是遗址”。
王湾遗址紧临涧河,早在1959年至1960年就进行了发掘。在洛阳博物馆中,你能看到这里出土的彩陶钵、彩陶罐等。这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约3米,证实了河南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承袭关系,在考古学上有重要意义。
在王湾遗址西边,与它隔河相望的是史家湾遗址。也就是说,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长期活动,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王城公园
涧河在洛阳城中穿行,流经王城公园时转了一个弯。它在王城公园西北折向南流,仿佛在对周王城的位置进行印证。
西汉初年,周公营建洛邑。他在《尚书·洛诰》中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如今的王城公园位于涧河东岸,正是周王城遗址的一部分。
周公营建的洛邑又称成周,分东、西两个城址,西边的称为王城,是安放九鼎、供天子居住及诸侯朝贡的地方。东周灵王在位时,一次河水暴涨,还酿成了“谷、洛斗,将毁王宫”的事件。
所谓“谷、洛斗”,即谷水与洛河相激。今涧河南流注入洛河,虽然河道已有变迁,但是当时的大致方位仍可判断。
同时,谷水还在周王城北部分出一支,继续东流进入阳渠,在汉魏洛阳城东汇入洛河。
彩虹桥下,涧河入洛河
涧河入洛
涧河从王城公园西边流过,隔开了涧西区与西工区,中州桥将两区相连。
今天,涧河入洛河处风光宜人,河畔还有著名的上阳宫遗址,供人游玩。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并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南北大运河。这条大运河南抵余杭(今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全长约2700公里,一直使用到唐宋时期,也称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的源头是“谷、洛水”,出自隋炀帝精心打造的西苑。唐高宗以洛阳为东都,武则天改称神都,仍以西苑为皇家园囿。上阳宫与运河源头相距不远,也是“二圣”听政和宴请百官的地方。
也就是说,涧河汇入洛河后继续东流,在汉魏洛阳城东与另一支谷水汇合,作为隋唐大运河的渠首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涧河与谷水的关系,也算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