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征三苗”是夏初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能否得到现代考古学的证明?湖北省天门市的石家河古城遗址和安徽省蚌埠市的禹会村遗址,与“禹征三苗”事件有什么关系?我们就这些问题略作探索。
“禹征三苗”是夏初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能否得到现代考古学的证明?湖北省天门市的石家河古城遗址和安徽省蚌埠市的禹会村遗址,与“禹征三苗”事件有什么关系?我们就这些问题略作探索。
石家河古城与三苗部族
三苗部族是远古时代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强盛部族,长期与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对峙。考古发现,石家河古城遗址就是三苗集团重要的文化遗存。
石家河古城的重要发现
石家河古城遗址距今4600年至4000年。这座城址大体呈圆角方形,总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城址内发现许多房屋遗址,应是主要的居住区。这是迄今所知长江中游地区龙山文化时期面积最大的古城遗址。
在石家河古城遗址城壕外的西北侧,有个名为印信台的方形台地,因台地形状似印章而得名。遗址内发现有大量台基、瓮棺、扣缸、扣碗、套缸、土坑墓和灰坑等祭祀遗存,说明这里应是一座特殊的祭祀场所;在其中的三房湾遗址内发现有陶窑、黄土坑、洗泥坑、蓄水缸等与制陶活动相关的文物遗迹,附近还发现有数万件制作粗糙而用于宗教祭祀的红陶杯,说明这里应是一座烧制陶器的专业窑场。
从聚落形态看,石家河城址内外已形成一个庞大的遗址群。
石家河古城与三苗部族
石家河文化当是三苗集团的文化遗存。据《战国策·魏策一》记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lǐ)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持此之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zhuān xū)生驩(huān)头,驩头生苗民。苗民,釐(厘)姓,食肉。”
“苗民”有三大部族,故称“三苗”。“驩头”属黄帝、颛顼的后裔,也是三苗集团的重要部族。《史记·五帝本纪》也说:“三苗部族在江淮、荆州,数为乱。”这说明三苗部族是居住在今湖北省江汉平原一带的远古部族。
石家河古城遗址的重要发现,说明石家河文化时期,三苗集团即将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石家河文化的刻画符号
石家河文化的刻画符号,大都刻画在陶缸或陶罐的腹部,计有40多个。其中一件陶罐的腹部,刻画一幅头戴羽冠,右手执钺,脚穿长靴,挺身站立的人物画像。
我们认为,这件陶罐上刻画的人物图像,当是“皇”字的雏形。《说文·王部》载:“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太君也。”从西周金文“皇”字的构形来看,其上部所从的“自”,实是帝王头上羽状冠冕的象形;其下部所从“王”字,殷墟甲骨文和西周作册大鼎、令簋铭文均作“斧钺”状。殷墟甲骨文所见的“王”字,则作站立的“人”形。由此可见,这件陶罐上的人物画像,完美地展示了“皇”字构形中特有的“羽冠”“立人”和“斧钺”三大基本要素。由此判断,这幅人物画像当是“皇”字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