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家对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过去五年,洛阳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指导下,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基本原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家对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过去五年,洛阳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指导下,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基本原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一是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实现“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十三五”期间,洛阳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使深埋于地下的宝贵文物“浮上来”、记载于史籍文献的河洛文化“走出来”、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文物遗址“活起来”。运用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持续提升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老三篇”,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着力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将遗址保护与旧城改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深度发展。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应天门、九洲池重现神州盛景,成为古都文化新地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向世人展示“最早的中国”,成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钥匙”;依托全市85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推出10条博物馆旅游精品线路,“东方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
二是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区和街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持续从供给侧发力,强化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改造提升西工小街、龙门古街、广州市场步行街、关林步行街等特色文旅街区。以优秀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打造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相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以写生为主要业态的手绘小镇、以陶瓷为主要业态的爱和小镇、以民俗为主要业态的倒盏村等一批特色文旅小镇。重点培育洛邑古城等8个综合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康演”等业态提质扩面,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加强文创产品研发,打造“仓颉造字”陶瓷杯、“洛出书”香器、“洛城印象”拼图等一系列兼具艺术性、实用性、体验感的文创产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出“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6条研学旅行线路、23家研学旅行基地,打造“研学洛阳、读懂中国”研学旅行品牌。
三是优化环境,提升形象,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坚持全景引客,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成投用249个城市游园,实现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开窗见绿、出门进园”。规划建设1000公里的“洛阳乐道”。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各个城区板块的建设风格,让古城古得经典、新区新得现代,塑造“古今辉映”城市风貌。开通电视“文旅频道”,打造一批精品栏目,推介展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举办大型国际文化旅游活动,创新推进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文化、旅游,有“融”乃大。“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洛阳将立足副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文旅深度融合,在大格局中找准定位、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十四五”,进一步加快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孙若玉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法学与科技文化教研部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