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农业才能强,产业旺农民才能富。市委书记李亚在全市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观摩推进会上指出,要坚持产业为基、生态为先、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打好组合拳,持续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全面提升沟域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产业为基”被置于首位,体现了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凸显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产业强农业才能强,产业旺农民才能富。
市委书记李亚在全市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观摩推进会上指出,要坚持产业为基、生态为先、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打好组合拳,持续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全面提升沟域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产业为基”被置于首位,体现了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凸显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当前,农业正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村发展正由传统种养业为主转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特别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我们发展沟域经济,是立足“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实际,化地理劣势为产业优势,变传统种养为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可持续、高效益的乡村产业经济新形态。因此,以沟域经济为抓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沟域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根据沟域资源禀赋、群众意愿、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
近年,我市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特征,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建成了53个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新安樱桃谷种植特色林果、配建冷链储运,实现“一亩园十亩田”的丰收;栾川伊源康养谷建设高端民宿、发展乡村生态游,让穷乡村变成“桃花源”;伊滨倒盏村突出民俗文化、探索文旅融合,让荒山沟变成了“打卡地”……这些“山沟沟”蝶变的背后,就在于通过一产打基础、二产延链条、三产增活力,把特色种养、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嫁接”在了一起,做大做优了特色产业,壮大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农村绿色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离开产业的支撑,沟域经济繁荣就难以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要看到,我市存在生产以传统种植为主、产业链条较短、综合效益偏低等许多问题,如果仍把农村产业等同于第一产业,把沟域经济等同于沟域种植,甚至只考虑如何让群众种养,不考虑“如何收”“卖给谁”等问题,沟沟岔岔、山山峁峁,仍会是洛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
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场深刻变革,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要着力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更多“初”字号、“原”字号农产品变成“深”字号农产品。要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实现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健康”“卖体验”转变。要稳步推进规模经营,推动沟域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零星分散”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有赚头、村集体有收益、农民有收入,全方位提升农业的产业化能力、现代化水平。
跳出沟域看沟域,跳出农业看农业,因地制宜、因“沟”制宜,在产业为基中优化产业结构,填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沟沟坎坎”,绘就乡村振兴“沟流金、谷淌银”的新画卷,新时代洛阳的“山乡巨变”正等着我们去书写。(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