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晚,熊福荣家门口的小巷里,新装的路灯照亮了他脚下的路。“走到哪儿都是亮堂堂的,真好!”熊福荣的称赞,代表了附近群众的心声。
小巷夜晚亮堂堂
3日晚,熊福荣家门口的小巷里,新装的路灯照亮了他脚下的路。“走到哪儿都是亮堂堂的,真好!”熊福荣的称赞,代表了附近群众的心声。
熊福荣家所处的操场街,位于老城区东南隅街道办事处东城门社区,长不足百米,居民不到10户,是一条典型的小巷。
由于人少巷不深,路灯一直没有覆盖。今年4月,东南隅街道办事处在“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中征求群众意见时,了解到大家对小巷安装路灯的需求十分迫切。
根据群众呼声,该办事处在全面排查后发现,这些小巷都存在长度不长、户数不多等问题,如果大范围安装路灯,投资较大。
如何既能满足群众需求,又能有效减小投资?该办事处积极向上级城市管理和市政设施管理部门汇报。经过协商,该办事处争取来一批在近年城市主次道路提升中拆掉的路灯。
根据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际需求,该办事处对路灯因地制宜进行了“微改造”:有些亮度不够的,更换为LED节能灯泡;有些在小巷安装距离短的,采用“少灯杆、多灯头”设计,在一个灯座上加装灯头,在满足亮度的基础上有效减少灯杆用量;有些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段安装的,增加牡丹、仿古装饰等元素,使其更符合老街老巷的韵味……
就这样,这批退役路灯在经过“微改造”后重新“上岗”,继续为城市建设发挥作用。
在近年的城市建设提质中,一些退役的路灯、护栏等“城市家具”如何发挥余热,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个课题。
“对一些保存尚好的退役路灯进行再利用,正是我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城市家具’循环利用的一次有益尝试。”该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尚凤辉表示,用最低成本实现小巷路灯全覆盖,不仅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更为洛邑古城、十字街等大力发展夜经济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支撑。
今年以来,该办事处分两批给鼎新街、正义街、操场街等23条小巷装了80余盏路灯。有些仅有一两户居民的小巷,夜晚也变得亮堂堂的。
“微改造”后再“上岗”,照亮了居民家门口的“最后一米”,实现了城市资源循环利用,退役路灯在新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故事。(记者 李东慧 实习生 王龙飞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