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洛阳》一书收录的文章记载,人民解放军首克洛阳时,发生过攻打周公庙、攻占东会馆(即潞泽会馆,现洛阳民俗博物馆)、攻打电灯公司等激烈的战斗,也创造了一夜架成洛河桥工事的奇迹。再克洛阳后,洛阳人民喜获解放,纷纷拥上街头,抢要报纸等宣传品。
《解放洛阳》一书记载解放军架桥经过(记者翻拍)
《解放洛阳》一书收录的文章记载,人民解放军首克洛阳时,发生过攻打周公庙、攻占东会馆(即潞泽会馆,现洛阳民俗博物馆)、攻打电灯公司等激烈的战斗,也创造了一夜架成洛河桥工事的奇迹。再克洛阳后,洛阳人民喜获解放,纷纷拥上街头,抢要报纸等宣传品。
1 经过三次攻击,我军攻占东会馆
该书收录景炎写的《攻占东会馆》一文,原文写道,“东会馆位于(洛阳)城的东南角,里面有十数座坚固的房子和两座高达数丈的望楼,四面又被数十个暗堡和层层工事包围着,工事外面是一道宽3丈深4丈的外壕,壕外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只有在敌数十挺机枪组成的交叉火网控制下的一座木桥,是唯一通过的道路。这里驻扎蒋匪二〇六师的1个连和5个步兵班,附属12挺机枪、2门炮,敌人认为这就牢不可破了”。
人民解放军首克洛阳,攻占东会馆的战斗比较激烈。《攻占东会馆》一文称:“一片炮火之后,由东门打进的陈粟大军某部,占领了南城头,城下某连的战士们,被兴奋所激动,没等攻击号令,就自动冲出去了,但这时我们的一切武器,未能有力地配合。一排长杨振海在半路上牺牲了,显然继续攻击,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于是第一次攻击被命令停止了。”
随后,二次攻击开始,我军占领了第一座碉堡,扼住了东会馆的咽喉,30多个敌兵投降,其余的敌兵被压制在院子的东端。下起了大雨,夜色漆黑,第二次攻击暂停。天亮后,人民解放军进行第三次攻击,最终攻占东会馆。
2 一夜架成洛河桥,解放军赢得称赞
在首克洛阳的战斗中,我军还创造了一夜架成洛河桥工事的奇迹。
书中记载,刘团三营接受连夜架设洛河浮桥,保障攻洛大军通过的任务后,全体人员提出“我们是开路先锋,逢山开路,过水搭桥,要肃清前进道路中的一切障碍”的口号,队伍刚进村,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扛上门板、大梁、芦秆等,一股劲儿跑到河边去了。
教导员蔺锐锋、排长左顺棠和战士惠新太先脱下衣服,试探水的深浅,看好架桥的路线。
这是初春的下午,天色阴沉沉的,就在那毫无遮拦寒风刺骨的河滩里,教导员光着身子向大家动员,他的话音未落,全体战士就一个个脱下衣服跳下水了,有组织地分段打桩、架板、填土……
桥搭到河中心,被急流冲垮了,但他们并不泄气,垮了再来,直到第四次才搭起。这一夜,三营全体同志没有睡觉。连长王海龙整夜打着灯笼,挨家挨户找门板,保证材料供给。炊事员熬了大锅辣椒汤,给大家取暖。终于,“在16个钟头内,架成160米长、2米宽的大桥”。
第二天早晨,老乡们来到河边,惊讶得齐声赞叹:“真了不起,蒋匪军在时修了3次没有修起,你们一黑夜就搭起了,将来一定坐住天下!”
3 再克洛阳后,市民抢要宣传品
《洛阳文史资料》第三、四辑记载,1948年3月9日,我军从东、西、南三面向洛阳城近郊推进,攻占了车站及东南城角的潞泽会馆两个据点。城南部队强渡洛河消灭河堤守敌。至此,我军已把洛城包围得水泄不通。1948年3月14日首克洛阳,为了便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我军又主动撤出,同年4月5日再克洛阳,洛阳解放。
《解放洛阳》一书“再克洛阳”专辑中收录《收复洛阳的第一天》文章,记录了当时洛阳城内的情况——
“洛阳收复后的第一天,市民就纷纷拥上街头。墙上贴着解放军和市政府的布告、传单、人民画报,终日都被一群群观众围满,宣传员们拿着宣传品,还没有贴就被抢着要完了。
…………
(当天)晚饭后,洛阳师范有30多个学生结队到城防司令部和市政府听广播,问我们什么时候出报,商人们也提出要报纸,有一个报贩跑到正在筹备的新洛阳报社买报……”
中共洛阳市工作委员会在洛阳解放的当天就决定创办自己的报纸,并从陈谢兵团调来钱抵千、艾柏、赵慎应等同志,开始了办报的筹备工作。1948年4月9日,《洛阳日报》的前身——《新洛阳报》在河洛大地诞生了。作为河南省首家中共地方党委机关报,《新洛阳报》陪伴古都洛阳掀开了新的篇章。(洛阳晚报记者 余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