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瀍河区的李周娃致电本报热线66778866称,他保存有刘克敬烈士的家书、个人照片和“烈士证”。近日,《洛阳晚报》记者来到李周娃家中,见到了这些珍贵资料。
烈士的个人照片(记者翻拍)
“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您可不要难过……”这滚烫的文字来自刘克敬烈士留下的一纸家书,他在解放洛阳战役中不幸牺牲。
近日,家住瀍河区的李周娃致电本报热线66778866称,他保存有刘克敬烈士的家书、个人照片和“烈士证”。近日,《洛阳晚报》记者来到李周娃家中,见到了这些珍贵资料。
军人情结:战友牵线,他和刘克敬的亲属结下友谊
李周娃今年71岁,1967年入伍,1971年转业,从市社保局退休。由于当过兵,李周娃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从2013年开始,他积极投身于拥军工作,先后获得“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先进个人”“爱国拥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5年,李周娃从陕西渭南籍战友毛惊涛那里听说了刘克敬烈士的事迹,在毛惊涛的牵线下,他和刘克敬烈士的外甥李建科取得了联系。
之后,李周娃多次陪同李建科前往洛阳市烈士陵园祭奠刘克敬烈士,俩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去年,李建科将他舅舅刘克敬的家书、照片、“烈士证”等资料,送给李周娃留作纪念。
烈士家书:“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您可不要难过”
16日,记者在李周娃家里见到了刘克敬烈士留下的家书,内容如下:
父母二位大人:
身体好吗?好容易养儿到如今,(儿)却背井离乡去从军。二老只生孤子一人,儿应该年年上坟祭祖,对二老在家常常孝敬,可儿正赶上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派的猖狂进攻,儿不能坐视不管;家中困难事情,政府念咱孤独会解决的,决不让咱家受困;儿在部队一切都好,望双亲不要思念孩儿,等儿把敌杀完,全国解放了,人民过上好日子,马上回去在大人身旁尽孝。
儿虽到成家之年,可反动派帝国主义还没消灭完,再儿是个军人,说实话时刻都有牺牲的可能,成了家可是要连累人家啊!我深知家里是多么的需要我呀!可儿知国比家大,为了国家和受苦的人民,儿顾不得这些啊!家中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望大人原谅孩儿;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家中还有我的妹妹。您可不要难过,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咱们的。
您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烈士的尸体,哪一个不是父母的爱儿,哪一个在家是多余的?二老您可要保重身体,在情况允许下我可回家一趟,希千万不要来找(我),因驻防不定,今东明西难以寻找。有什么消息,千万不要信奉当地谣言,以我信件为准。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怀着思念(的)心情给您二老写信,请您不要给我来信。部队天天都在打仗,时时都在杀敌,明年的中秋节还不知能不能给您写信。儿请您千万保重身体,忘了不孝的儿吧!记住伟大的祖国吧!
儿:刘克敬
记者通过李周娃联系上李建科得知,他舅舅留下的这封家书是在网纸上写的,时间太久,纸都烂掉了,庆幸的是他提前把家书的内容整理了出来。
从内容可以看出,刘克敬是在中秋节当天写的这封家书。由于之后的中秋节没有收到刘克敬的家书,加上刘克敬于1948年牺牲,李建科据此推断,这封家书应该是写于1947年的中秋节。
“朱德奖章”:1947年刘克敬荣获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级别奖章
李建科说,他舅舅刘克敬生于1922年6月12日,从1951年12月签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即“烈士证”)内容可知,刘克敬时任第二野战军四纵队十旅第二十八团某连连长,于1948年在解放洛阳战役中光荣牺牲。
去年7月,本报推出“纪念建军90周年寻访洛阳英烈”报道,《本报联动〈春城晚报〉千里南下寻英雄》一文,报道了参加过解放洛阳战役的老军人郭学文列出的其所在部队在解放洛阳战役中牺牲的多位烈士的信息。(>>>>新闻回放)
该信息显示,刘克敬是九连连长,籍贯陕西渭南,入伍时间为1941年10月,牺牲地点为洛阳周公庙,牺牲时间为1948年3月。
16日,李建科还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一枚“朱德奖章”,也是他舅舅刘克敬留下的,奖章背面有“1947”字样。熟悉军队历史的李周娃说,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后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颁发过“毛泽东奖章”“朱德奖章”,非立大功者不能获得,二者都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级别奖章。
“军功章包括勋章和奖章,是专门奖励在作战、训练、执勤、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的。由此可知,刘克敬在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李周娃说,为了向刘克敬烈士表达敬意,他专门请人制作了锦旗,将在今年清明节之前寄到李建科手中。(洛阳晚报记者 余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