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洛阳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四纵十旅二十八团负责攻打西门,赫赫有名的“洛阳英雄连”便属于这支部队。时任四纵十旅二十八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于克法是洛阳人,他在战后亲手写下了当时的作战经过、敌酋被俘细节等。
二〇〇九年四月七日,于克法(左一)在侄子于天顺(左二)的陪同下,回到当年的洛阳城西门附近(今丽景门附近)缅怀往昔 (记者翻拍)
在解放洛阳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四纵十旅二十八团负责攻打西门,赫赫有名的“洛阳英雄连”便属于这支部队。时任四纵十旅二十八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于克法是洛阳人,他在战后亲手写下了当时的作战经过、敌酋被俘细节等。
23日,现居洛阳的于克法之侄于天顺,为我们讲述了战争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我军有个洛阳籍指挥员
近日,洛阳晚报《纪念建军90周年,寻访洛阳英烈》栏目连续刊登了多期曾参与解放洛阳战役的英雄的事迹。看到洛阳晚报报道后,于天顺与《洛阳晚报》记者取得联系,称其叔叔于克法曾参加了这场战役,“我叔叔于克法小名叫‘豹子’,解放洛阳时,他是晋冀鲁豫军区四纵十旅二十八团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攻打西门……”
23日,79岁的于天顺老人带着助听器,在位于老城区九都路与饮马街交叉口的家中,向《洛阳晚报》记者讲述了他的叔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于克法在解放洛阳战役中的故事。
于克法祖籍关林,1922年出生于新安县,1937年参加抗日决死队,先后经历了百团大战、解放洛阳战役、淮海战役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等职。在解放洛阳战役中,他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四纵十旅二十八团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今年已95岁高龄的于克法现居北京,因身体原因无法接受本报采访。幸运的是,于克法此前曾多次与于天顺聊起当年的故事,并将晋冀鲁豫军区四纵十旅二十八团在解放洛阳战役中的作战经过、战斗细节等作了详细记录,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2、周公庙为啥恁难打
在写于1987年的回忆文章《解放古都洛阳》中,于克法写道:“……我第四纵队担任对城西、城南两面的包围,并由西门、南门攻城;我十旅负责攻歼从西工东端(九营房)起至西关之敌,从西门登城。”
在此前对解放洛阳战役的采访中,《洛阳晚报》记者多次从战争亲历者口中听说过攻打西门之艰巨,其中尤以周公庙据点为甚。史料记载,敌军曾把周公庙阵地吹嘘为“不可攻破的要塞”。
周公庙为啥这么难打?于克法的手记给出了答案——敌军在周公庙精心构筑了“袋形双层集团工事”,前面是稠密的鹿砦和排列成三角形的地雷群,之后是构筑在一片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的碉堡群。保护这些工事的还有一道两丈宽的壕沟,连同西门坚固的城垣防御设备,构成了洛阳守敌的防御强点。
我市党史研究部门提供的一份关于解放洛阳战役的史料文献,印证了于克法提到的“地雷群”。文献称,“(敌军)在各工事间隙中密布地雷,仅周公庙阵地就有地雷1500多颗”。
攻打周公庙的战斗自子夜发起。于克法在文章中回忆:
“我军于1948年3月10日凌晨1点秘密占领了周公庙西南的营市街。下午4点,三十团从西面进攻,我团三营从北面助攻,二十九团从周公庙南直插西关……形成从侧后威胁周公庙的有利态势。
“随后,我军重新调整部署,命令主力部队从突破口进入西关,先歼灭守敌,切断周公庙与城内敌主力的联系,然后由东从敌背后攻击周公庙。
“11日,我军第二次攻击周公庙,部队从东,南,西同时发起进攻。排炮的轰击把敌人前沿工事打成一团烟雾,突击队的战士们从烟雾里迅速爬向敌人阵地,越壕沟,破障碍,炸碉堡,从三个方向分别突入敌阵。在最后围歼守敌的战斗中,我军俘敌团长方景林以下一千多人,毁灭性的炮火把周公庙的围墙、碉堡炸得稀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