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青铜酒礼器——青铜爵、“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诡异的兽面纹铜牌饰……二里头遗址发掘近60年,除庞大的宫室建筑群、大型青铜器冶铸作坊遗址、绿松石器制造作坊等被发掘出外,有不少国宝级文物也横空出世。本文撷取二里头出土的部分精品文物与读者共享。
绿松石龙形器
该绿松石龙形器出土于宫殿区的3号宫殿基址的贵族墓,放置于墓主人的右臂之上,呈拥揽状,一铜铃置于龙身之上。龙身长约65厘米,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大小仅有0.2厘米至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
龙头隆起于托座上,呈浅浮雕状,吻部略微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眼睛呈梭形,轮廓线富有动感,以顶面弧凸的圆饼形白玉为睛。
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绿松石片组成菱形主纹象征麟片,分布于全身,龙尾呈圆弧隆起,非常逼真,若游动状,跃然欲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介绍,这件绿松石龙用工之巨、体量之大、制作之精之巧、用绿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见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国宝。出土时,考古工作者在获取了墓葬的基本材料后,将其整体套箱起取,运回实验室清理。
该文物的出土,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有的学者认为,这件绿松石龙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是真正的“中国龙”。
兽面纹铜牌饰
这件文物1984年出土于二里头遗址11号墓,长约16.5厘米,宽8至12厘米,以青铜铸成主体框衬,整整齐齐地镶嵌着数百片绿松石,虽历经三千多年仍无一松动脱落,工艺精湛,保存得非常完好。铜牌上古铜色与蓝绿色相间的绿松石交相辉映,可以想象牌饰持有者的气派。
许宏介绍,二里头出土的类似铜牌饰有3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是一种极具二里头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属于礼器范畴。以青铜铸出的圆角凹腰状的牌体正面弧凸,上铸兽面纹,再以细小的绿松石片镶嵌其中。这类器物一般出土于墓主人的胸腹部附近,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的纽,或许是缝于衣服上的。
兽面纹的兽究竟表现的是哪一种动物,龙?虎?鸟?狐?熊?学者说法不一。
乳钉纹青铜爵
该乳钉纹青铜爵高22.5厘米,流、尾长31.3厘米,壁厚0.1厘米。杯身为细腰瘦腹的筒状,一侧有便于端握的把手,下部为三根扁长尖足。杯口窄长流、尖长尾,斟酒时,酒从长流中流出。流口部位乳钉状双柱矮小,既好看,又实用。
该青铜爵1975年在二里头遗址被村民发现,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完整青铜酒礼器之一。乳钉纹青铜爵年代久远,制作精美,堪称国之瑰宝,为人们探究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物证。(洛阳晚报记者 常书香)
(图片由二里头工作队及洛阳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