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林的石构建筑虽然不多,但细数每处,都处于重要位置,不仅刻工精美,还保存完整,成为关林建筑群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石构建筑以及上面所书字迹,无不彰显关羽的“忠、义、仁、勇”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
关林的石构建筑虽然不多,但细数每处,都处于重要位置,不仅刻工精美,还保存完整,成为关林建筑群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石构建筑以及上面所书字迹,无不彰显关羽的“忠、义、仁、勇”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
1、门外两座石牌坊
“文”“武”“神”“圣”颂关羽
在关林大门的东西两侧约60米处,各有一座石牌坊,形制相同,因石牌坊有三处通道,故又称之为三门道石牌坊。这两座石牌坊造型质朴、庄重,成为关林大型古建筑群入口的标志。
三门道石牌坊宽9米,中间坊柱高7.3米,两侧坊柱高6.5米,柱边长均为0.46米,建在长11.5米、高1米的砖砌台基上,如今西侧石牌坊台基为积土掩埋。
四方柱顶蹲望兽,柱下有鱼抱鼓石。两座石牌坊坊额上均题有“刚健中正”“博厚高明”“允文允武”“乃神乃圣”。
西侧石牌坊坊柱上有对联两副:“义存汉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气长”“诚则无贰无杂,气也至大至刚”。东侧石牌坊坊柱上也有对联两副:“千秋义气蒸尝远,万古英风俎豆新”“劲气常魔星斗,精忠直薄云天”。
这两座三门道石牌坊,是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诰授中宪大夫张立勋主持建造的,上面的对联也是由其本人以及他人所写,颂扬了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和光明磊落的品格。
如今,人们每每驻足牌坊之下,在感叹古代建筑精湛技艺之时,仰望坊额或坊柱上的字迹,历史的沧桑感便油然而生。关羽生前叱咤风云,死后屡获追封,逐渐被神化,他的精神被后人铭刻于石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2、百尊石狮列御道,天下关庙所独有
在关林,连接仪门和启圣殿的,是一条颇具特色的步道。步道两侧有石狮104尊,是古时帝王和王公贵胄瞻拜关林及仪仗专用步道,所以又称“石狮御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
这条石狮御道长35米,宽4米,用青砖铺就,两边和月台周围均有石雕栏板围护。据《汉寿亭侯关冢庙石栏记》碑文记载,这些石围栏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栏板每1.2米以石望柱作为间隔,每块栏板分为两层,上层雕波浪形花纹,下层为几何纹图案。
在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时,又增设石狮甬柱,甬柱顶雕刻石狮104尊,均造型逼真,雕刻精美。这些石狮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大狮正襟而踞,姿态安详;小狮缘背嬉戏,争球斗彩,百只石狮无一雷同,千姿百态,神情活现,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的最高水平。现在的御道望柱上,刻有“光绪戊戌”年号,反映出清光绪年间重修。
54根甬柱刊刻着捐助者的名字和商号,石柱的四周各雕刻一枚铜钱,寓意四方来财之意,表达了人们希望在关公的庇护下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美好愿望,所以这条御道又被人们称为“生财之道”。
在石狮御道的两侧,还矗立着两个高4.6米、直径0.54米的石刻蟠龙华表。华表由蟠龙柱、柱头和蹲兽三部分组成。在关庙中设置华表是十分少见的,这也是关林建筑格局中的独特之处。
3、关冢之前有石坊,“中央宛在”浩气存
在关林的春秋殿之后、关冢之前,有两座石牌坊,分别为明清所建。
南面的石牌坊宽10米,高6米,三门道,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钦差太监胡滨所书。东坊额篆书“义参天地”,西坊额篆书“道衍春秋”,为清道光年间洛阳伊南康庄弟子赵新所题。
在“汉寿亭侯墓”石牌坊的北面,有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福王府内司房官肖升所立的石供案,两端有卷耳,前后两面有仿木案雕刻花纹。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又在供案上加建了一座小石坊,坊额镌刻着由三韩子弟高镐题书的“中央宛在”四个大字。“中央”指的是首级,“中央宛在”意为关羽的首级就葬在这里,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仍然长存人们心中,表达出人们对关羽的无限敬重之情。
两座石牌坊的坊柱之上,分别题刻不同时期对联九副,书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对关羽忠义仁勇品行极尽赞美之辞,充分反映出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清道光年间洛阳文学家、书法家草书题联:“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
在书有“中央宛在”的石牌坊之后,便是那颗高傲的头颅安息之所在了。(洛阳日报记者 李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