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年味渐浓。到关林庙会祭拜关公,祈求来年平安顺利、财运旺盛,成为洛阳人的春节仪式。从最初的民众自发祭拜关公,到明清时期声势浩大的官祭,再到如今的传承民俗的文化庙会,关林庙会绵延千年,不断传承创新。
新春将至,年味渐浓。到关林庙会祭拜关公,祈求来年平安顺利、财运旺盛,成为洛阳人的春节仪式。
从最初的民众自发祭拜关公,到明清时期声势浩大的官祭,再到如今的传承民俗的文化庙会,关林庙会绵延千年,不断传承创新。
祭灵为源,绵延千年
“洛阳关林庙碑记载:‘内葬灵首,汉时有庙’‘历晋唐宋元……数百祀于此’。也就是说,关林庙会最早起源于民间祭祀关公,具体时间说法不一。百姓出于对关公的敬仰,前来祭拜祈愿,关林庙会因而产生、发展起来。”关林管理处处长周海涛说。
周海涛介绍,到了明代,随着皇帝对关公的逐步加封及全国关庙的兴建,关林庙会日益兴盛。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关林已形成数万人规模的“关王冢会”,香烟袅袅,火烛不断,远近闻名。既有丰盛的祭品,也有民间社火前来助祭。
到了清朝,祭祀关公更加隆重,每年正月十三春祭、五月十三诞祭、九月十三秋祭均由地方官主祭,附近“官邸神社助兴”,声势浩大。
后来,随着参加庙会人员逐渐增多,关林庙会也由庙内延伸到庙外,娱神活动主要有舞狮、排鼓、海神、杂技等。民国年间,庙会影响越来越大,吸引着远近百姓。为满足民众的祭拜需求,关林庙会会期也由一年三会改为每月十三日一会,后又改为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会。
随着关林庙会越来越盛大,会期越来越长,一些游走的商贩便专门在关林附近进行商品交易,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以外来人口居多、专门经商的特殊村落——关林村,关林庙会由原先纯粹的祭神、娱神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易集市,关林市场诞生。
祭拜仪式,虔诚恭敬
庙会,离不了祭拜神明。祭拜关公,有隆有简。
关公文化研究专家寇莹介绍,旧时关林庙会的祭祀,由达官显贵或富商大户率众亲诣敬祭,两位官职较次者以东西序分,其余人等按职位、门第、年龄等分立其后陪祭,各执事人各司其职。祭祀者一般衣着长衫、头戴礼帽。
祭祀开始后,祭祀人员齐集盥手,正冠、甩袖、掸尘、顿足后闻鼓声进入大殿。鼓乐齐鸣,大家肃穆而立,主持人迎神即位。神明即位后,祭祀者按次序献礼祭拜,庄严而隆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