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品级最高、兴建最早的关庙,洛阳关林建筑群规格按照宫殿形式修建,布局严谨壮观,文化内涵丰富,可谓中原地区一大建筑奇观。
作为国内品级最高、兴建最早的关庙,洛阳关林建筑群规格按照宫殿形式修建,布局严谨壮观,文化内涵丰富,可谓中原地区一大建筑奇观。
1、建筑气派非凡
关林现存建筑主要有千秋鉴楼、大门、仪门、拜殿(启圣殿)、正殿(平安殿)、财神殿、春秋殿、牌坊、墓冢、后门等,成南北中轴线布局,高低错落;钟鼓楼、娘娘殿、五虎殿、东西廊房等建筑则沿此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
跟着关林管理处处长周海涛的脚步,记者来到千秋鉴楼。
千秋鉴楼,又称戏楼、舞楼,是祭祀关羽献戏的舞台,乾隆皇帝曾亲题“千秋鉴”匾。从正面看,该建筑重檐楼阁,设计精巧,构筑绝妙。三面不砌墙体,平面成“凸”字形,前台歇山式,后台硬山式,巧妙结合。前台歇山处前檐的倒挂楣子上精雕龙凤、花草、虫鸟等。
大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为五开间三门道硬山两坡式建筑。中间的大门上有四个八棱柱,绘有牡丹、葵花;单门上镶刻着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钉,标志关羽的至崇地位;门外的白色大理石石狮,雄健威武,大门外两侧为八字墙,分别篆写“忠义”“神勇”,概括了关羽的一生。
仪门建于明万历年间,门额原悬挂有万历皇帝亲题“义烈”匾,今已不存。但慈禧太后的御笔“威扬六合”匾仍散发着皇室的威严。“六合”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赞美关公威名扬天下。
周海涛介绍,该门原为关林大门,清代新修大门后,改名仪门。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行补修。现在三道门各有二级青石台阶,门枕为青石座,外托石抱鼓。梁架、斗拱粉饰华丽,红柱擎立,梁、檩上绘以黑白龙纹图案,额坊外侧用红、黄、蓝、绿等色彩绘“三英战吕英布”“送徐庶”“收廖化”等十幅三国故事画及“喜鹊登枝”“松鹤延年”花鸟画。三道实榻门均为朱漆配以金色乳钉。
拜殿在正殿之前,是正殿的附属建筑,为五开间六檩前廊卷棚式结构,是每年春秋诞三祭关羽的百官僚属谒拜场所。正殿是关林的中心建筑,为砖木结构的单檐庑殿顶式,用柱48根,其中16根绕殿东、西、北三面,承载飞檐,使殿檐外伸,如燕展翼。角柱石础雕刻细腻华美。正殿前壁为门窗,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屋脊两端正吻为龙头,内套一盘龙,屯口也是龙口,张嘴衔脊,非常生动。垂脊、岔脊等饰有麒麟、凤凰、狮子、天马和牙鱼。
财神殿,明代称寝宫,清嘉庆、道光年间修缮,是关林现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殿宇。该殿东西两侧分别为娘娘殿和五虎殿,都为硬山式建筑。
春秋殿是关林的最后一座殿宇,殿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因殿内原有关羽睡像,故称“寝殿”,檐下昂头外伸,刻以龙首,可谓群龙相聚,气势非凡,在斗拱木作中比较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