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字伯伦,今山东沛县人。他身材矮小,面貌丑陋,平时寡言少语,崇尚老庄,把超然物外、随意而为当作逍遥。结识嵇康、阮籍后,他行为大变,不仅好谈玄、会谈玄,且文采勃发。著有《北芒客舍》及《酒德颂》等,名声大振,为“竹林七贤”之一。
杜康造酒醉刘伶
魏晋士人身处动乱时代,常因一些被统治者厌恶的言行被杀,加上儒学衰退,玄学兴起,士子们以吃药、谈玄、饮酒为寄托。曹魏和西晋的首都在洛阳,刘伶也在洛阳居住,酒是畅销物,杜康酒遐迩闻名,全国各地的酒商,常常打着杜康的牌号,增大销售量。杜康本是夏王朝一位帝王的年号,此时洛阳东南之汝阳,有条小河,河水清碧甘甜,用粮食酿出之酒,分外醇香,是当时酒中第一名牌。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提高了杜康酒的身价。刘伶决心辨别一下平日所喝之酒是否是真正的杜康酒,于是,决心去汝阳杜康酒坊看一看。
某日,他驾一鹿车,让一仆人跟随去了杜康酒酿造地。刘伶一到酒坊,主人热情迎接,像接待贵宾一般,杀猪备酒,设盛宴,请刘伶坐上位。刘伶大喜,左手拿着大块猪肉,右手端起酒碗,尽情吃喝,不知不觉已酩酊大醉,一下子躺倒在地上。主人大惊,仆人却说:“这是常态,不必紧张,酒醒后就会好转。”刘伶躺了半天,睁开双眼说:“此乃真正好酒,真正杜康,曹操讲了真话。”他在杜康村住了七天,临别时,将几坛酒装在车上,返回洛阳,一时杜康酒改名叫“刘伶杜康”,成为人人皆知的典故,“杜康造酒醉刘伶”也因此家喻户晓。杜康酒坊常常将酒送至刘伶家,买卖双方交情日重。
放浪形骸之极致
藐视礼法、放浪形骸是“竹林七贤”共有的特性,刘伶则达到了极致,到了让人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程度。
一日,刘伶大醉,脱光衣服,手舞足蹈,恰巧有两位友人来访,见状大惊,以为刘伶患了什么病,大声问道:“你怎么了?”刘伶一边大笑,一边流着口水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意为我刘伶把天地作为房子,把房屋作为衣裈,你们为何钻进我裤裆中?单凭“入我裈中”四个字就可以看出刘伶是当时的酒疯子啦!以饮酒求得旷达、超脱乃至庄子的“逍遥”,在“竹林七贤”中刘伶达到了极致!
与司马炎谈玄学
晋武帝司马炎知晓刘伶的言行后,颇感兴趣,于是召见刘伶。此时,已进入太康时期,国家形势趋于安定,经济有了发展,对士人的控制稍加放松。
司马炎问刘伶:“你整日饮酒,不务正业,如果人人皆如你,国家如何安定?经济如何发展?长此下去,恐怕你们也难以继续狂饮,想逍遥也难乎其难了吧。”
刘伶答道:“逍遥不是什么事都不干,随物赋形,自然要有物。老子说的‘道法自然’,而‘自然’就会让人自强,因此才有‘无为而治’之说。”
司马炎说:“无为而治只是一种幻想,若帝王及臣子信奉这一套,大家都不作为,‘治’就是一句空话了。”
刘伶沉默片刻答道:“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干,无为是天道,含有无不为的意思,就是该为的时候要为,当权者不指手画脚,不强迫命令,老百姓不会坐吃山空,他们干自己应该干的事,一定会干好……”
这些观点同司马炎的观点完全相反,他挥挥手对刘伶说:“你走吧。”
刘伶不知司马炎的意图,心中甚为不安,回家后又是狂饮,以此麻痹自己。
诗赋亦有才子名
刘伶的嗜酒及种种行为,令他的妻子实在忍无可忍。魏晋时代,“三纲五常”已经淡化,妇女得到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时代以来最大的自由,审美爱美成为社会风尚。此风延续到程朱理学的产生时期。
刘伶的妻子是美女,美女嫁丑男已是不快之事,而刘伶整天乘鹿车、喝酒,更令妻子不满。一天,他的妻子终于发作了,大声对刘伶说:“你若不改这种恶习,我将回娘家,再也不见你了!”刘伶大惊。妻子又说:“现在摆上香案,煮好猪肉,放一坛酒,你对天盟誓,只喝这最后一次酒,你愿意吗?”刘伶回答:“愿意!愿意!”
香案摆上猪肉、酒坛,点燃香火,刘伶下跪,左手拿大块猪肉,右手端起大碗酒,吃喝一会儿后,发誓道:“天生刘伶,有酒必倾。妇人之言,不可多听!”于是狂饮,直到醉倒在地上。
当然,刘伶也是个才子,诗赋写得极好,文采影响良久,如《酒德颂》中云:“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将酒的作用夸到极致,以致后人如大诗人李白都深受其影响,李白诗《将进酒》即可证明。(朱宏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