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偃师献伎”与木偶戏(洛阳古代乐舞⑨)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 2014.07.03 09:18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核心提示:

中华文明,根在河洛。在熠熠生辉的河洛文化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文化。千百年来,无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钟情于此,在洛阳留下了许多与乐舞有关的故事。

  木偶戏在中国出现很早,至少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喜欢游历的周穆王从洛阳出发,一路西行至“昆仑之丘”与西王母会晤。归途中,有个名叫偃师的能工巧匠向他进献“能倡者”,这是一个能表演歌舞的木偶,做工精巧,栩栩如生,让周穆王大开眼界。

  1、周穆王游历西域

  周穆王姓姬名满,是一个颇有神话色彩的人物。他是西周第五位天子,50岁登基后,巩固了周王朝对东南一带的统治,并两次率军西征,大败西戎,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当时西周国力强盛,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他年轻时就喜欢游历,希望能像黄帝那样,将车辙马印遍布所有的地方。于是,大约公元前964年,也就是他在位的第十三年,周穆王决定游历西域。他驾八骏之乘,率大队人马,从王都洛阳出发一路西行,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到达西域的“昆仑之丘”,与当地女酋长西王母进行了愉快的会晤。

  西王母知道周穆王的偶像是黄帝,就请他参观黄帝之宫,并在瑶池设宴,请周穆王畅饮美酒。席间她深情作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意思是说,山遥路远,相见不易,王都洛阳的贵客,你有生之年还能再来看我吗?

  面对西王母期待的目光,周穆王也作歌答道:“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意思是说,我要回去将国家治理好,才能再来看你,你等我三年吧!就这样,两人结束了这次会晤。周穆王向西王母赠送了丝绸等贵重礼品,并在弇(音yǎn)山种下一棵树,将此山命名为“西王母之山”。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唐代时,李商隐还在《瑶池》一诗中写道:“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三年后周穆王没有践约,路途太远不说,他也确实不年轻了。

  对周穆王西行一事,史书多有记载,但最详细的当数《穆天子传》。西晋时,在河南汲县(今卫辉市)的一座战国古墓里,盗墓者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竹书,朝廷派人整理后发现,其中较完整的就是《穆天子传》。它详细记述了周穆王西行的时间、沿途所经地点及风土人情等,证明这次游历确有其事,并非神话。

  据竹书记载,周穆王西行之后,西域开始对周王室朝贡。因此,洛阳与西域的交往,即后世所称的丝绸之路,起始时间或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2、精彩的“偃师献伎”

  离开西王母之邦后,周穆王率众返回洛阳。途中,他遇到一个名叫偃师的能工巧匠,对方为向他表示敬意,进献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木偶。

  据《列子·汤问》记载,偃师向周穆王进献的木偶“能倡者”精巧绝伦,活动自如,眉眼毛发一应俱全,看上去就像个活生生的人。周穆王纵然见多识广,乍一看也被吓了一跳。

  不过,仅长得像人还不算奇,它的歌舞表演才真令人叫绝。在偃师的操纵下,这木偶“颔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舞姿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周穆王看得入迷,又叫出心爱的盛姬和自己一起欣赏。

  应该说,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可表演即将结束时,那木偶不安分起来,向盛姬频送秋波。好家伙,这样当众眉目传情,真是不怕死啊!周穆王勃然大怒,认为这木偶一定是真人假扮的,要将欺骗自己的偃师拉出去砍头。

  这下偃师急了,忙将木偶拆开请周穆王过目。看到皮革、木头、胶漆、毛发、颜料等摊了一地,周穆王才相信,无论它身体里边的肝、肾、心、肺,还是外边的皮肤、毛发、牙齿,都是假的。只是一旦将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它就会恢复如初,变得和真人一样。

  最奇妙的是,这个木偶的内脏并非摆设,而是与肢体动作紧密相连。比如将心拆掉,它就不会发声;将肝拆掉,它就不能视物;将肾拆掉,它就无法走路……周穆王心悦诚服,不再追究木偶与盛姬调情的事儿,转而大赞偃师造木偶的技艺高超。

  《列子·汤问》中这个“偃师献伎”的故事,是我国文献对木偶戏的最早记载。从此,偃师也成了木偶戏表演者的代称。南宋刘克庄在诗句中说:“棚上偃师何处去,误他棚下几个愁。”后来,人们便用“偃师造人,唯难于心”这个典故,表达对“技艺再好,人心难造”的感慨。

  还有一种说法是“偃师献伎”就发生在当时的洛阳附近,它是偃师地名的来源之一。

  3、失传的水上木偶

  西周之后,人们对偃师的名字提得不多了。到西汉时,木偶戏发展到一个高峰,除了娱乐,人们还将其运用到战争中。

  比如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交战,被冒顿单于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已“七日不得食”。在这危急关头,谋士陈平想出一条妙计。他令人做了一些木偶,给它们穿上彩衣,装上机关,让它们在城头翩翩起舞,远看就像一群美若天仙的女子。

  陈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冒顿好色,其妻善妒。果然,冒顿的妻子一见城头有这么多“美女”,担心破城之后自己失宠,就力劝丈夫退兵,解了白登之围。在这场极其关键的战争中,木偶戏立了大功。

  那么,西汉木偶究竟什么样?1978年,山东莱西发掘了一座西汉墓,其中有一批木偶,最大的高达193厘米,无论蹲坐、站立还是屈膝而跪,都灵活自如。这些实物证明了西汉木偶的精巧程度,同时让人想起那个曾为周穆王表演木偶戏的能工巧匠偃师。

  后来,三国人马钧为“天下之名巧”,曾在洛阳的曹魏宫中任职,搞了许多机械发明。他还奉旨做百戏木偶,使其自动表演击鼓吹箫、跳丸抛剑、攀绳倒立等动作。到热衷玩乐的隋炀帝时,木偶戏表演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开始出现水上木偶。

  据成书于北宋的《太平广记》记载,隋炀帝在洛阳时,黄衮等人煞费苦心地为他设计了水饰表演,即水上木偶戏。这些二尺多高的木偶站在船上,身穿绮罗,饰以金碧,靠水力推动机关,能表演大禹治水、武王渡孟津、王子晋吹笙、刘备跃马过檀溪、周处斩蛟、秋胡妻赴水等历史故事。

  隋炀帝很喜欢水饰表演,常率百官一起观看。这些水上木偶能奏乐、弹筝鼓瑟、击磬撞钟,“皆得成曲”;也会升竿掷绳、舞剑抡刀,“如生无异”。后来,隋炀帝又命学士杜宝编写了15卷的《水饰图经》,将许多水饰表演节目记录下来。

  公元618年,隋炀帝死于江都,此后《水饰图经》与水上木偶戏在中国失传。如今,越南尚保留有水上木偶戏,但不知其与隋炀帝时的水饰表演有何渊源。(记者 张广英)

[ 责任编辑:马佳佳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文明旅游 洛龙有礼”有奖问答开始啦!
“文明旅游 洛龙有礼”有奖问答开始啦!
  • ·新安县发展设施渔业 助农增收致富【组图】
  • ·“河洛欢歌·伊滨广场文化月”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举行
  • ·第二十三届汝阳杜鹃赏花季推介会举行
  • 第二届洛阳牡丹冠脉介入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焦复杂冠脉介入技术发展
    第二届洛阳牡丹冠脉介入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
  • · 为生命接力 !市三院医生张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男子右肾被“蛀空” 竟因老婆患过肺结核
  • ·如何科学预防光敏性皮炎?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黄河岸边去哪儿玩?洛阳市发布“...
  • 洛阳市发布“天下黄河洛阳美”美...
  • 大风!降温!洛阳发布最新天气预报
  • 洛阳交警部门设置限时停车位 方便...
  • 徜徉黄河之畔 遇见最“美”洛阳
  • 柳絮飞舞,能否增加道路冲洗频次...
  • 洛阳迎大风沙尘天气 阵风可达9-10级
  • 200件(组)新增文物亮相洛阳博物馆
  • 4月11日牡丹花情预报
  • 准备开抢!明日10点洛YOUNG小店消...
  • 百姓呼声
    宜阳县银润中央..
    宜阳县银润中央..
    洛阳市新街北延项目还会实施吗?
    市公共交通支付一体化何时能上线?
    精彩图片
    济新高速公路项目...
    牡丹奇妙游 精彩引...
    牡丹花开隋唐城【...
    牡丹公园:打造诗...
    精彩热帖

    满园春色关不住

    油菜花开引人来

    花开迎春

    隋唐随拍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