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郭伟峰从部队复员,成为洛阳市首批巡警中的一员,2010年警务机制改革后被调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东关交巡大队,负责维护瀍河回族区平等街、五股路、北盟路3条道路的交通秩序。
郭伟峰,市公安局东关交巡大队的交警。他是出了名儿的“爱管闲事”:曾为方便一位失去下肢的残疾人安全过马路,划出了“一个人的斑马线”;曾为抓小偷,不顾个人安危钻进污水管道,中毒晕倒;曾不计个人得失,自掏腰包为辖区小区安装广角镜……“爱管闲事”的郭伟峰,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
让执法更有温度
谈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郭伟峰说,工作干得好不好,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巡逻时跟司机和行人寒暄几句,帮个小忙;执法时,给被处罚者一个善意的提醒,就会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1995年7月,郭伟峰从部队复员,成为洛阳市首批巡警中的一员,2010年警务机制改革后被调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东关交巡大队,负责维护瀍河回族区平等街、五股路、北盟路3条道路的交通秩序。
“范围不大,但不好管。”这是郭伟峰对辖区交通秩序最初的印象。该区域处于城乡接合部,是铁路系统家属集中生活区,人口密集、车流量大。由于道路狭窄,一起违章停车就可能引发大面积交通堵塞。
开具违停罚单时,往往把交警和司机摆在对立面上。而郭伟峰开出的罚单与众不同。曾经,一位看到罚单的司机刚要发火,但看到罚单上的“小小违章不起眼,引起事故后悔晚,调头违停怕不怕,有人认为也没啥,习惯违章真可怕,很多事故都因它”的提示语后,火气顿时就消了。“交警不是开罚单的代言人,温情服务到司机心坎儿上,司机以后就会自觉遵守交法。”郭伟峰说。
让罪犯无处藏身
军人出身的郭伟峰对惩恶扬善有着自己的执着,有时候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安危。
“金业路发生持刀抢劫案……”这是2007年11月一天凌晨郭伟峰对讲机里传出的险情。郭伟峰迅速赶赴现场,与歹徒搏斗,整个抓捕过程用了16分钟。“如果当时我反应慢一点,刀就砍到头上了。”他说。时隔多年,“16分钟的巷战”如今依然被群众津津乐道。
2011年7月,市区发生自行车盗窃案,犯罪嫌疑人被发现后逃窜,一脚跳进中州渠中,追捕嫌疑人的郭伟峰不假思索紧跟着也跳入渠中。“水流湍急,民警和嫌疑人都有可能溺水。”就在郭伟峰担心发生意外时,嫌疑人又一头钻进渠下的排污管道。郭伟峰跟着往里走,越走管道空间越狭窄,管道内的废气浓度也越来越大,当行进约100米后,郭伟峰渐感头重脚轻,浑身无力,最终被浓重的毒性废气熏倒。
他醒来时已是3天之后,因吸入有毒气体过多,造成肺部水肿。“当时啥也没想。当警察,就要时刻做好准备。”郭伟峰说。
与群众鱼水情深
“当你诚心为群众做事的时候,群众就会很信任你,把你当自家人看待。”这是郭伟峰反复说起的一句话。
在北盟路上,有一条流淌着暖意的“一个人的斑马线”。故事从2010年郭伟峰刚到北关岗执勤说起。
54岁的路建新,家住瀍河回族区北关村。25岁那年,路建新因为事故失去了双腿。此后,路建新在村边的马路旁开了家修车铺谋生。每天早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中,失去双腿的路建新双手撑着两个小板凳,一步步“挪”到自己的修车铺前,晚上再折返。
每次巡逻,看到车辆从路师傅身边呼啸而过,郭伟峰都捏着一把汗。为了路师傅的安全,在郭伟峰的呼吁下,这个不是路口的地方,被划上了一道爱心斑马线,这道斑马线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一个人的斑马线”。
去年12月,郭伟峰在路上巡查时遇见突发心脏病的廖师傅,其工友正拦车求救。郭伟峰说:“快上车,咱警车就是救命车!”廖师傅因救治及时得以脱险。
郭伟峰的“爱管闲事”,换来了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在辖区走到哪儿都会有群众主动跟他打招呼,聊几句近况;遇到他忙着指挥交通顾不上吃饭时,会有小摊贩主动递给他一个肉夹馍。
郭伟峰有一本小小的工作笔记,里面有他看报时的摘抄,其中有这样一句:“生活和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做好每一件小事,我们就实现了自己的梦。”(记者 白云飞 实习生 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