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骖(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晓入望春宫,正逢春雪舞东风。”望春宫位于洛阳东南万安山一带,曾是女皇武则天赏雪和游春之处,该诗句就是陪同女皇赏雪的大臣刘宪的应景之作,洛阳八小景之石林雪霁也指此处。
踏雪寻梅 郭伟 画
“龙骖(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晓入望春宫,正逢春雪舞东风。”望春宫位于洛阳东南万安山一带,曾是女皇武则天赏雪和游春之处,该诗句就是陪同女皇赏雪的大臣刘宪的应景之作,洛阳八小景之石林雪霁也指此处。因此,前几日大雪飘飘,不少游人前去万安山赏雪。谈到雪,自然有不少话题,如著名的赏雪胜地、程门立雪等著名典故等。
1、开窗尽见千山雪
“开窗尽见千山雪,雪未消时月正明。”这是宋代词人戴平之写山地雪景的名句。洛阳,河山拱戴,无山不奇,有景皆幻,每当飘雪之时,那山那景又是一番别致风情。
八景是各地浓缩的景区精品,在洛阳及各县八景或十景中,名山雪景占有重要一席。洛阳八小景之石林雪霁、孟津十景之梁桥积雪、偃师八景之首阳映雪、宜阳八景之岳顶霁雪、嵩县八景之西岩戴雪等都是以美丽的雪景闻名于世。
石林雪霁,是指洛阳城东南万安山的石林景观。此山诸峰并列,挺拔林立,犹如刀削,冬日雪晴,景色壮美。
梁桥积雪,为大雪之日凭吊武则天时梁公狄仁杰之“名景”。相传孟津梁周寺村之梁桥为狄仁杰所建,亦有认为是凭吊孟津人梁许的。梁许,明隆庆戊辰(公元1568年)进士,仕官陕西渭南,有政绩,著《带川文集》《椿萱园集》《西台疏稿》。
偃师首阳山,峰峦高耸,山间多溪谷,尤其东麓山势陡峭,举目望去,青色的山脉如一扇天然的屏风,人谓此景为阳山列屏。冬天,每逢雪后初晴,首阳山银装玉饰,洁白耀眼,人谓此景为首阳映雪。由于首阳山为邙山主峰之一,因此该景也被称为邙山雪霁。
岳顶霁雪,“岳顶”即岳顶山,在宜阳县城西60公里处,海拔1643.6米,在花果山东,是宜阳第二高山。在大雪过后,江山素裹、晴日万里之时,在岳顶一览宜阳、洛宁、嵩县三县之风光,真是豪迈之游。
西岩戴雪,是熊耳山在嵩县境内壮丽景色的代表。西岩山在嵩县西北部,主峰海拔1859.6米,由陆浑西望,群峰连绵,西岩耸立,白雪盖顶,蔚为壮观,故名西岩戴雪。武则天曾游观此山,山顶建乘凉阁、射雁台和避暑楼等,遗址今存。
2、万里雪飘写春秋
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我们想到与雪有关的若干历史典故时,我们对雪有了更深的认识。
《姜太公金匮》记载了一则最早的关于雪的典故,其名为《四海神》:周武王伐纣时,驻跸于洛邑(洛阳)。第二年正月天气阴冷,一连下了十几天雪,有的地方积雪一丈多深。有天早晨,有五个人乘着马车而来,后面还跟着两个骑马的,他们停在王宫门前。国师姜子牙让人拿一盆稀粥出来说:“大臣们正在宫中同天子议事呢!在天子没有召见之前,请来宾先喝热粥,以避寒冷。”
等他们喝完粥,姜子牙才对武王说:“现在,您可以召见他们了。那五车两骑,是四海之神和河神、风神及司雨之神。”武王大惊,急忙召见,众神都向武王下拜。武王说:“天气如此不好,你们远道而来,有何见教?”诸神皆说:“上天要伐殷立周,我们前来相助。”武王道:“请众神各回府第,各司其职。”众神告退。
这也许是个传说,也许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因为它可能是姜子牙与武王共同策划的,目的是稳定军心。另有多个成语典故,也产生在洛阳的漫天大雪中——袁安困雪、雪中断臂、程门立雪等。
袁安困雪,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讲的是东汉袁安没做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访袁安。院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入屋内。已多日未进食的袁安,正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请求亲戚帮助?”袁安说:“大家生活都不富裕,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向朝廷举荐了他。
雪中断臂,讲的是北魏高僧慧可决心求法的故事。慧可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达摩对他说:“求法的人,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于是慧可立雪数宵,断臂表示他的决心。这样才从达摩获得了安心的法门。因此“雪中断臂”成为禅宗一个有名故事而广泛流传。
程门立雪,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理学家程颐的弟子杨时、游酢(zuò)千里迢迢来到洛阳,到程宅拜望老师,见程颐闭目养神,二人不想惊动老师,恭立于门外等候。时逢大雪,待程颐发现之时,门外积雪盈尺。比喻尊师重教的典故“程门立雪”就来源于此。
3、雨雪其雱入诗画
大雪之美在于有凝重而慷慨的风骨,有通透而广大的悲怀,雪消之美在于无限的境界和憧憬。因此,在洛阳诗坛上,留下了大量写雪景的名篇佳作。在洛阳画坛上,也留下了不少与雪景相关的妙笔丹青。
《诗经》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āng雪下得很大的样子)”,曹操《苦寒行》中的“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写出了北风凄冷、大雪飘飘的冬雪景观。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春雪》:“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写出惠风和畅、早春之时的春雪景观。王建的《宫词一百首》:“新晴草色绿温暾,山雪初消渐出浑。今日踏青归校晚,传声留著望春门。”写的是二月之时,草长莺飞的山雪消融景观。
在唐诗中,每每被人称道的一首咏雪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作者刘长卿,洛阳人。其诗,文字优美而意境幽远,弥漫着难以言说的冷漠寂寥的情思,透露出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
在古代洛阳画家中,以擅画雪景著称的有郭忠恕、宋迪、李迪、孟庐陵等,其中以郭忠恕最为著名。
郭忠恕,五代宋初画家。擅画山水,尤精界画(中国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是宋代界画方面的代表性画家。“界画”技法严谨,工细而有法度,亭台楼阁,甚至舟车人马,皆比例切实,规整有序,符合数学规律,生动自然。因此界画较为难作,被许多画家视为畏途。存世《雪霁江行图》,为郭忠恕代表作。画面上两艘大船在大雪停止后即将起航,江面苍茫,用笔富有变化,略加淡墨渲染,表现出了船水、雪霁的不同质感,令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郭忠恕一样,宋代宋迪、李迪,清代孟庐陵都是洛阳本土画家。宋迪的《江天暮雪》和李迪的《雪树寒禽图》都是宋代绘画的精品。孟庐陵以画雪景见长,他的《雪松图》,画面劲松虬结,风冽雪倾,极为壮观。(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