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是一个城市最具“含金量”的名片。良好的生态是最难得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山不清水不秀、动辄雾霾笼罩的地方,不是宜居的家园,当然也很难以旺盛的人气吸引资源集聚、推动持续发展。
法国著名国际建筑设计师马丁·罗班说:“20世纪城市追求经济的发展,21世纪城市追求的主题则是生态和宜居。”
生态宜居,是一个城市最具“含金量”的名片。良好的生态是最难得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山不清水不秀、动辄雾霾笼罩的地方,不是宜居的家园,当然也很难以旺盛的人气吸引资源集聚、推动持续发展。
近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洛阳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城中林荫大道纵横,绿带、花园遍布,广场、绿地比比皆是,大小公园点缀其间;城市周边群山披上绿装,森林公园密布,绿带环绕;城市扬尘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城市区燃煤锅炉集中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四大专项战役先后打响……如今的洛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更加惬意,以至于有人说“天下名园再重洛阳”。
然而,以最近一个时期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为代表,洛阳也在接受生态环境的警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大盘子?如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如何“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这,事关洛阳未来发展,事关百姓福祉!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系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战略布局已然明确——
在盘活生态资源中打造优势,尤其要做好“一加一减”两篇文章。
所谓“加”,就是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以荒山荒坡、道路两侧、城郊空地、广场公园等为重点,“见缝插针”植树造林,使洛阳镶嵌在绿地、森林之间。所谓“减”,就是要开展节能减排、治污降耗,以治理大气污染为重点,严格执行达标排放规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形成集约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努力遏止环境质量下降趋势,让全市人民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绿地青山碧水。
攻坚路径已然明晰——
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下大力气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努力实现绿色、低碳、清洁发展。
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垃圾试点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完成21个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今年上半年30万千瓦以上燃煤电厂全部建成脱硝除尘工程;从7月1日起,所有火电机组全部执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年底前,水泥、玻璃等非电燃煤行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所有重金属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在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建设市、县环境监测站,从今年1月1日起动态发布PM2.5监测信息。完善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启动建设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涧西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确保规划的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用。
在环保措施方面,今年上半年城市区分散式燃煤锅炉、各县(市)集中供热的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今后全市一律停止新上燃煤电厂项目。城市区重点区域实行未通过环保检测车辆限行制度,并逐步扩大限行范围。城市区“四河七渠”排污口要实现全部截流。
在生态创建方面,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全年造林40万亩,抚育改造80万亩。全面实施城市生态园林绿化3年提升专项行动,抓好270项重点工程,新增绿地5000亩以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生态宜居不是梦——在不远的将来,当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绿,推开窗就是秀美景色、新鲜空气,走出去就可以散步、锻炼,洛阳的绿水青山定会变成“金山银山”!(见习记者 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