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辞是对人表示尊敬和礼貌的用语,谦辞是表示自我谦虚的用语。它们都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大家共同使用的礼仪用语,对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在人际交往中,用到敬辞和谦辞之处,不外口语和书写两个方面。
一、口语方面敬谦之语,多根据对象和场合而在对话中表现。
如遇初交,人们常问:“贵姓?大名?府上何处?”对方答道:“敝姓某,贱名某某,敝乡某某。”
如遇名人,人们常说“久仰,久仰!”或曰“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生有幸!”对方答:“徒有虚名,请勿见笑。”
如探视亲友,客常说“仓促拜访,打扰,打扰!”或曰“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有事求教,万望海涵”。主人会说“失迎,失迎!”或曰“大驾光临,蓬荜生辉”、“有失远迎,当面恕罪”等。如客人带有礼物则说:“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敬请笑纳。”主人则答:“却之不恭,受之有愧,谢谢,谢谢!”正事谈毕,当主人送客时,客人常说:“打扰多时,请君留步。”主人连说:“礼当相送,招待不周,请多见谅!”最后主客互道“再见”或“后会有期”,依依离别。
以上所说,尊敬和自谦之意均表现得很明确,显示了双方的彬彬有礼。其中有些用语现在看可能有些陈腐,但敬谦之意当有,可以用现在通行的语言来表达。
二、书写方面敬谦之语,主要用于信札和书法作品。
1.用于旧时文言文信札,分六个部分。
称谓语用敬辞如直系长辈,称“祖父母”、“父母亲大人”、“膝下”或“膝前”,亲友长辈称“尊鉴”、“慈鉴”,老师称“函丈”、“吾师”,平辈人称“阁下”、“足下”、“台鉴”、“惠鉴”,小辈用“知悉”、“亲览”、“收阅”、“入目”等词。
叙旧语用敬辞如直系长辈,对父可称“叩别尊颜,已逾数月”;对母可称“自违慈训,倏忽经旬”;对老师可称“不坐春风,倏经旬日”、“不亲讲席,瞬已经年”;对平辈可用“不奉清淡,忽将一月”等词。
恭维语用敬辞对亲长可用“福躬安吉,德履绥和”、“德辉誉著,福寿并臻”;对老师可用“春风霭吉,化雨温良”、“道履清高,讲坛隆盛”;对友人可用“文坛纳福,著业延禧”、“文祺懋(mào)集,佳趣频增”等词。
启事语用谦辞对直系尊长可用“敬禀者”、“叩禀者”,对长者可用“敬启者”、“谨启者”,通常使用“启者”、“兹启者”,丧家讣告用“哀启者”。
请安语用敬辞对直系尊长用“敬叩金安”、“敬请福安”,对长者可用“敬请康安”、“恭请福绥”,对老师可用“虔请诲安”、“敬请讲安”,对平辈可用“祝您安好”、“此祝康吉”,对小辈可用“此询近好”、“即问日佳”等词。
结尾语用谦辞对直系尊长用“叩上”、“叩禀”,对长者用“谨禀”、“谨让”,对小辈可用“谕”、“白”,对平辈可用“鞠躬”、“谨启”。古人信札中经常“顿首”、“再拜”连写,《标准草书》名之为“词联”,足见风俗习惯对人的影响。
白话文信札比文言文信札要简练许多,但称呼语、请安语、结束语还是要有的,只不过用语浅显易懂罢了,最后以“此致敬礼”结束。情况尽人皆知,毋庸赘述。
2.用于书法作品,首先考虑书写什么内容,其次是落款,以体现敬谦之意。
洛阳风俗,寿礼有寿幛、寿屏、寿联、寿中堂等。洛阳人特别重视八十大寿,书者就要选与八十岁有关的联语。中堂写个大“寿”字,幛屏均是庆寿内容,上款写“某某老大人八十华诞荣庆志禧”,下款写“某某仝贺”或“鞠躬”,敬谦之意均现,红幛和红联高悬,满堂吉庆色彩。
洛阳的丧礼也风行赠送白幛,写上“驾鹤仙游”、“驾返瑶池”之类,上款写“某某老大人千古”,下款写“愚弟某某敬挽”等。
一般的书法作品多写古诗词,上款写“某某先生雅正”或“雅属”、“斧正”,多用敬辞,下款往往只写书者姓名,常规是先字次姓后名,如洛阳翰林“荠原林东郊”、举人“福堂高佑”等。
3.其他文字作品也用敬辞和谦辞。
如文章中的“敝人才疏学浅”、“请君斧正”,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难以尽述。
总之,敬辞谦辞,运用贵在得当,要各得其所,而重心在一“诚”字。诚心而为,事半功倍,如无诚心,徒具形式虚伪做戏,其效失矣!
(寇北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