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漕运,漕运的主要物资是粮食。隋唐时期,洛阳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航运中枢,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漕粮。在洛阳博物馆“运河中枢——大运河与洛阳”展厅内,有一块出土于隋唐时期“天下粮仓”含嘉仓的铭砖,这是首次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仓窖的具体位置、存粮的产地、数量及日期等一一记录在砖上。这块铭砖也因此成为含嘉仓与隋唐大运河不解之缘的历史见证。
含嘉仓一六O号粮窖遗址
出土于十九号粮窖的铭砖
一块铭砖引出一座“天下粮仓”
市区古仓街附近,“藏”着一座隋唐时期的“天下粮仓”。
之所以用“藏”来描述这座粮仓,是因为目前该粮仓的大部分被埋在地下,唯一向公众展示的部分还位于一个极其隐蔽的小院里,倘若无人带路,很难找寻到。
虽然被“藏”,但这座粮仓早已声名远播。这些年来,频频有国内外的考古爱好者背着行囊来到洛阳,四处打探,为的就是看看这座粮仓以及遗留在仓窖内的1000多年前的粮食。
这座粮仓就是含嘉仓,然而最初发掘时,考古人员却误认为它是西周墓地。最终,该粮仓得以确认,是因为一块刻着字的砖。
20世纪70年代,洛阳市文物工作者在配合某单位基建过程中,钻探发现了11座呈六角形的“西周墓”,其中的一座“墓”内出土了记载有“含嘉仓”等字样的铭文砖,并记载了粮窖的位置,粮食品种、数量,经手人等。
这块砖的出现,使考古人员改变了此发掘地为西周墓地的看法,之后考古人员又多次发掘。这处发掘现场最终被确认为隋唐时期的粮仓——含嘉仓。
确认含嘉仓存在的铭砖如今就在洛阳博物馆“运河中枢——大运河与洛阳”的展厅内,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块砖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洛阳博物馆陈列部工作人员齐磊介绍,这块砖长32.5厘米,厚6.5厘米,是1971年在含嘉仓城址内出土的。
通过放大的展示图板,记者对这块砖所记载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块砖出土于一座编号为19的粮窖,它的位置应当是“东门从南第二十三行从西第五窖”,仓窖内所存放的粮食是从苏州租的糙米白米“一万三××十五石”,此外,砖上还明确记载着存入日期,仓吏姓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