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河中枢——大运河与洛阳》展厅,有一幅色彩鲜艳的画《炀帝东幸图》。《炀帝东幸图》的历史背景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隋炀帝开通运河,下江南。
说起隋唐大运河,隋炀帝杨广是个必须提到的名字。虽然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他是暴君,奢靡无度,但是,如果没有他开通大运河的伟大创举,作为隋朝都城的洛阳,也许不会在历史的洪流中写下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昙花一现的王朝,改变中国的大运河
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灭亡于公元618年,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
可就是这个短命的王朝,却在中国的历史上书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在这辉煌的一页中,大运河的开凿更是奏响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华彩乐章。
隋炀帝为何要开凿大运河?真是为了到扬州寻美女吗?其实,当把目光投向隋朝的国家状况时,我们就会知道并非如此。
隋朝建国之初的国都在长安,中央政府需要庞大的财政开支来维持,而狭小的关中显然已无法承受这样的开支,因此,需要从关东地区源源不断地运送各种东西到关中,但当时黄河三门峡段河流湍急,漕运严重阻塞,隋初,关中陷入粮荒。
关中交通不便,洛阳的地理优势便显现出来。隋炀帝意识到,如果以洛阳为中心来统治全国,无论从经济、地理,还是交通上都有很大优势。因此,在登基后的第二年,隋炀帝便命令宇文恺设计营建洛阳。据说,当时每月朝廷征发200万人修建,经过10个月便完工了。随后,隋炀帝便到了洛阳。洛阳也因此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在建设新都的同时,隋炀帝的心里已经有了另一个计划: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从时间上来看,隋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始“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正式开始了隋唐大运河的开凿。
在公元611年左右,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正式开通,全长2000多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