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在进行,洛阳在大运河上有着怎样的地位,闻名于世的隋唐大运河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演变?本报今起开设《跟着文物“走”运河》栏目,与大家一起追寻洛阳与大运河之间的不解之缘。
开栏语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博物馆举行的“运河中枢——隋唐大运河与洛阳”专题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
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在进行,洛阳在大运河上有着怎样的地位,闻名于世的隋唐大运河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演变?本报今起开设《跟着文物“走”运河》栏目,与大家一起追寻洛阳与大运河之间的不解之缘。
大运河和长城,是中华民族在亚洲东方镌刻的两条“巨龙”。修筑长城是为了设置障碍,抵御游牧民族的骚扰和侵袭,而开凿运河则沟通了中国的五大水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说到大运河,洛阳人总会在前面加上“隋唐”二字,而江浙或北京一带的人则喜欢冠之“京杭”二字,但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大运河的前面又变成了“中国”。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三者间有怎样的关系?“运河”一词又是如何出现的?洛阳在大运河中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洛阳,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运河,即人工在陆地上有目的地开凿的、用于船只运输或进行农田灌溉的河道。
进入洛阳博物馆“运河中枢——隋唐大运河与洛阳”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先秦运河图、两汉三国运河图、阳渠线路图3张地图。
很多人认为,大运河应该是隋炀帝开凿的,怎么先秦和两汉三国也有运河,洛阳汉魏故城的阳渠怎么也被包含进去了?不仅如此,关于大运河的称呼,也有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中国大运河等不同的表述方式,对此我们也感到很疑惑。
洛阳博物馆陈列部负责该展览布展的工作人员齐磊解答了我们的疑问。齐磊说,关于大运河,目前有3个概念: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中国大运河。实际上,中国大运河是一个大概念,包含了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即隋炀帝时期修建的运河,以当时的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今北京),东南至余杭(杭州),全长2500公里。隋唐大运河到元代有了变化。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都移到那里。忽必烈开出一条直通南北的河道,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较隋唐大运河大幅度东移,依然连通北京和杭州,却只有1794公里。之后,隋唐大运河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逐渐废弃。
齐磊说,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概念,是根据当时大运河的年代及流向来命名的,而中国大运河的概念则是在大运河申遗的过程中被提出来的。
我们了解到,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想法始于2004年。之后,这一想法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但在最初提出这一想法时,专家、学者们说的都是京杭大运河,河南以及洛阳并未被包含进去。
一直到2006年5月,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全面考察后一致认为,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应该是隋朝开挖的大运河,而非元代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因此,在最终确定申报预备名单时,相关部门没有使用“京杭大运河”的名字,而使用了“中国大运河”,决定将隋唐大运河扩充到申遗项目中,新增河南及安徽的部分地段。
“运河”首次出现在《新唐书》
虽然运河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一项伟大创举,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运河”一词的出现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早。
根据市大遗址办有关负责人提供的资料,正史中最早出现“运河”一词的是《新唐书》。该书的《五行志》中首次对运河有了这样的记载:“夏旱,扬州运河竭。”
那么,首次提到的这个扬州运河指的又是哪里?市大遗址办有关工作人员推测说,考虑到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一部分在扬州,所以这里提到的“扬州运河”或许就是隋唐大运河在扬州的一部分。很显然,也正是在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以后,中国历史上的“运河”一词才逐渐清晰化并固定下来。在此后的文献中,运河已经不再被笼统地归入“沟”、“渠”中了,尤其是元代以后,“运河”一词在文献中频频出现。这是因为从元代开始到明清时期,运河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的正常运转不可或缺,已经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纽带。
隋唐大运河,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集大成之作
了解完关于大运河的几种说法和“运河”一词的渊源后,是不是就该说到隋炀帝为看美女开挖大运河的“丰功伟绩”了?
齐磊笑了:“那都是戏言。准确来说,大运河并不是到了隋炀帝时才开挖的,事实上,在此之前许多河道已经存在了。”指着先秦运河图和两汉三国运河图,齐磊介绍,在隋代开挖大运河之前,中国各地已经存在较多的人工水利设施,大运河的开凿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历代开挖的河渠,使之贯通,终成贯通南北的水运大动脉。
我们了解到,在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在今华北平原陆续开凿了白沟等6条运河以运兵粮,而后来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时,永济渠段就充分利用了白沟等旧有漕渠。而大运河通济渠段则疏通、改造了汉魏洛阳城内的阳渠以及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鸿沟水系,使黄河和淮河得以纵向贯通;大运河邗沟和江南河两段最早开凿于春秋时期,隋炀帝时,对其进行了拓宽、加深和疏浚。
“应该说,大运河是在旧有河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集大成之作。”齐磊说,比如阳渠,在魏晋诸代都有修复,是汉魏洛阳城最重要的人工水运设施。汉魏时期,以阳渠为中心的洛阳航运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 李燕锋 见习记者 程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