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匾额背后的故事)青罗山下官庄村 杨氏代代竞风流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来源: 洛阳晚报 2008.10.20 08:08

  专家评析:这两块匾额出自同一个地方,匾主人也同属一门,为叔侄关系,是他们先后在科举中获得功名后所立,过去通常悬挂在宅第大门上方,用来显示身份地位,属于官府门第匾额。

  官庄杨氏有义方

  鸣春得中武进士

  偃师自古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到了近现代,有两个地方更是誉满河洛,时人谓之“南官庄,北申阳”。这里的“北申阳”,指地处北邙之上的申阳村,因刘氏发达而闻名;而“南官庄”,则为南部青罗山下的官庄村,因杨家兴旺而显著。我们现在看到这“贡元”、“进士第”古匾,即属官庄杨家所传之物。

  日前,记者来到缑氏镇官庄村。村子不大,沿着东西方向的街道进去参观,只见青砖灰瓦的古宅一座连着一座,或完整和破损,每户人家的院子外边,大都散乱地放置有残碑断碣、青石柱础等,均属陈年旧物。

  据该村上了年纪的杨廷祖先生和偃师二高校长刘学敏介绍,官庄住户以杨姓居多,由于族谱散失,到现在人们也未弄清,杨氏究竟是在何年何月迁居到这里。不过,有一点非常明确,杨家在历史上耕读相传,还经营一些商业,不仅为当地一大富户,还是素负声望的书香门第。

  发展到清朝中后期,杨家格外繁盛,其中一人名叫杨作栋,是杨廷祖的八世祖。此人字松峰,生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卒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享年89岁,一生重义轻才,颇通经史。有一年,当地发生兵乱,许多百姓避居到他们这里,没吃没喝,就向杨作栋借粮借钱维持生活。灾乱过去后,正当大家为怎么还粮还钱发愁时,没想到杨作栋做出了“焚券”义举,将大家的借据全部烧毁,不让还了。他与妻子孙氏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杨高科,次子杨致和,三子杨四箴,四子杨五常。孩子们长大后成家立业,形成了官庄杨氏的新四门。

  新四门中的杨高科有两个儿子,分别叫杨鸣春和杨鸣岗。杨高科勤俭持家,积善行德,义方教子。同治十年,杨鸣春学有所成,终于为家族赢得了极为显赫的声名。在该年的辛未科会试中,杨鸣春凭借出类拔萃的武艺和韬略文章,名列第五十五名,成为赫赫有名的武进士。我们现在看到的“进士第”匾额,就是他功成名就后在自家门上所悬挂的。

  杨家过去珍藏的数道圣旨还记载,杨鸣春后来官至江南江淮卫守备,被赐武德骑尉。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介绍,守备是明、清时候的一种武官官职,为正五品衔,在总兵属下守御一城一地的安全,类似于现在一个城市的警备司令。而江淮卫守备则是在漕运总督手下统帅长江以北的漕运卫军、领运漕粮的长官。

  身为贡元杨四箴

  造福社会无穷数

  再说新四门中的第三门,当家的为杨作栋的老三儿子杨四箴。

  我们现在看到的“贡元”匾额,就是同治五年杨四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贡生后雕制悬挂的。

  杨家过去有一块屏风,是特为杨四箴而设。上面记载,杨四箴,字惺庵,性端懿,寡言笑,办事处理问题非常讲究章法,条理清晰。他为人十分朴实,朋友邻居困难危急,无不竭力帮扶,看到谁做出不端的事,则严词规劝,从不怕招致怨恨。他在家中开设私塾,自己担任老师授课讲解,长达数十年。四方前来就学的人非常多,送给他金钱粮食,他一律拒收。

  此人还十分关心社会问题,广施恩德。咸丰、同治之交,乱军匪徒蜂起,到处烧杀抢掠,附近的百姓无不仓皇避逃。危难时刻,杨四箴发出倡议,在村中筑寨,组织大家自卫防御,一切的筹划经营都靠他一人之力。光绪初年,旱灾肆虐,饿殍遍地,许多百姓卖妻卖子卖房子,杨四箴又发出倡议,带头捐粮捐款,仿效古人设置社仓,来赈济百姓,凭此而得以活命的人不计其数。后来,他更是为了社会事务鞠躬尽瘁。

  中州才子惜早逝

  直叫人们叹古今

  说起官庄杨家,被誉为“中州才子”的杨源懋绝对不能不提!

  杨源懋生于清末光绪十一年(1885年),字勉斋,别号肃孟,他的祖父就是上文中的杨四箴。他的生父名叫杨鸣琴,为附贡,笃学敦品,热心公益,和妻子生育了四个儿子。由于兄长杨鸣谦无子,杨鸣琴就把长子杨源懋过继给了他。

  杨源懋天资聪颖,非常好学。9岁时,父亲给他讲授《仪礼》、《左传》,不须详解,他即能领会。10岁起,他酷爱自学,通宵达旦,母亲爱怜他,常常强夺去他手中的书,才能让他休息。有一年春节,村上演戏,台子正好搭在他家门前,可连续唱了三天大戏,他硬是没有出过大门,静坐家中勤奋读书。

  步入青年,杨源懋学业日臻精进,17岁考中秀才,18岁考中举人,19岁考中进士,名重京华。像这样三年科甲连中,即使在整个封建科举中也不多见,因此被誉为“中州才子”。

  此后,他前往天津等地,博览西欧书籍,痛感祖国积弱,初具民主思想。返回故里后,他邀请本地同仁创办缑阳学校森牧社。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杨勉斋被授法部主事,在京数月,欲联络政界,投身改革,但遍游京华,竟无一人可与言志。看到清廷腐败,国事日萎,他指斥官场“如夜行墟墓,但闻鬼哭”,立誓不再“侧足官界”,决意为社会为国家办务实、有益之事。

  回到家乡,杨源懋决心兴办学校启迪民智。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初,他出任河南府中学堂监督,兼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和省立优级师范监督,以诚朴坚韧之精神激励学生。他的办学宗旨,主要是为革命所需要而设课程,对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特别重视。此间,他又与同盟会河南支部杜潜联络,在中州公学成立河南同盟会总分会,派员到各府、县发展组织,并北连燕鲁,联络海内志士,拟挟北方五省人心,与清廷抗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杨源懋与刘果等化装为乞丐,秘密回到洛阳,策动驻洛陆军某部反正,以响应嵩洛间民军及当时农民反清组织“在园”的反清起义。后来,由于豪绅韩庐云告密,他便间道进入陕西,与张钫等组成秦豫联军,抗清兵于陕州、灵宝间,与武昌起义南北呼应,促成共和。

  民国建立后,杨源懋被推举担任河南省临时议会议长。1912年,他奔走各地,披荆斩棘,正在为建设河南施展才能的时候,却因积劳成疾,于6月18日病逝于开封,年仅27岁。河南省临时议会召开杨源懋追悼大会,与会者多达2000余人,所献挽联、挽词无数。随后,他的灵柩被送回故里安葬,省城军、学、官、商各界哭送于火车站者,不计其数。有人赞其曰:“杨君名卓著,中州一伟人。”

  1938年5月,杨源懋的儿子杨章武先生前往延安,毛主席接见他时曾感概地说:“令尊为中国历史上的最末一代进士,是位不可多得的进步人士,早年就颇有成就,若非早逝,造福于社会,必不可限量。” (记者 陈运团)

[ 责任编辑:崔天运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因“眼斜”自卑多年 医生助他重拾自信
    因“眼斜”自卑多年 医生助他重拾自信
  • ·健康快讯:洛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门诊开诊
  • ·健康快讯:河科大二附院开展“特应性皮炎健康之途”义诊活动
  • ·咳嗽、打喷嚏漏尿怎么办?
  • 魏坡拉开新序章 古今融合看点多
    魏坡拉开新序章 古今融合看点多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新闻排行
  • 打造乡村旅居新方式!“魏坡·新序”正...
  • 3天签约近5亿元!洛阳造“三蹦子”海...
  • 车胎与路面摩擦能“演奏”!洛阳首条...
  • “龙吸水”排涝显身手!洛阳城市区防...
  • 郑州、杭州、上海方向!洛阳站、洛阳...
  • “五一”假期邂逅“国色天香” 洛阳最...
  • 收获满满!洛阳11个单品亮相“与辉同...
  • 李强:洛阳创业 梦想成真
  • “五一”假期 来洛阳骑行看风景
  • 鲜花扮靓“北国花城” 洛阳等您来“花...
  • 百姓呼声
    应天门北广场商业房屋与景区氛围谐调吗?
    邙岭大道中沟站附近为何下雨就积成河?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一座城 一朵花

    荷包牡丹串串红

    红山樱桃沟

    石子之眼 芳容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