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暮雨牌楼
一头连接市井烟火,一头通向繁华都市,提起东关大街,洛阳人都不会陌生。热闹的大街上,安静的巷弄里,青石板路略显斑驳,古韵犹存。近日,记者和瀍河区历史文化研究者王洪涛一起,开启一段漫游东关大街的“旅程”。
老街记忆,韵味悠长
当夕阳的余晖洒向东关大街,路面被染成了金色。雕花窗棂、青砖灰瓦,街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微风拂过,窗外的风铃仿佛吟唱着清脆的歌声。
居民们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凳上,握着茶杯,唠着家常,笑容里透露出对彼此的熟悉和对生活的满足。记者走近一听,其中几位正商量着在牡丹文化节前开家汉服店,赶上近年我市的“汉服热潮”。街道两旁的小店内,老板接待完客人,停下忙碌,也加入大家的闲谈中。
街上,在东清池刚泡过澡的市民哼着小曲,心情愉悦;在甜咸斋买过点心的老人边走边吃,悠闲自在。不时有游客走走停停,欣赏着街区的一景一物。
“孔子入周问礼乐碑位于华林路和东关大街交会处附近。在路口会看到一块写有‘孔子入周问礼乐碑,向东10米’的指示牌,沿着指示牌标注的路线,很快就能看到孔子入周问礼乐碑。”王洪涛说。碑高3.056米、宽0.92米,碑面上阴文刻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9个大字。此碑立于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是当时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孔庙)时所立。
“孔子到洛阳向老子请教周朝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相会。当时,孔子获得了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千里迢迢来到洛阳,找到老子询问礼乐。洛阳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孔子入周问礼学乐,对弘扬周公礼乐文化、扩大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发挥了重大作用。”王洪涛说。
东关大街上,还有一座星月紫砂博物馆,这里有明代紫砂展厅、清代紫砂展厅等,感兴趣的市民可入馆欣赏。
东关大街
街头巷尾,美景连连
与东关大街交会的华林路,还有个别名叫华林路商业街,街道两旁的美食店铺,几乎能让您从街头吃到巷尾。炒鸡、牛肉汤、胡辣汤……热气腾腾的店内,摊主们忙碌地制作着,各种美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东关大街以西,与之交会的铜驼暮雨步行街,有诸多美景可赏。“铜驼暮雨”为洛阳古八大景之一,街区入口处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上书“铜驼暮雨”。该文化街区被广济桥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边部分的东侧是居民楼,楼下商铺有便利店、饭店等,生活气息浓厚,西侧是统一风格的仿古建筑。南边部分入口有一组铜铸的骆驼塑像,或立或卧,形象逼真。该街区拥有丝路文化、美景美食等元素,游玩项目丰富多彩。
东关大街东边交会的夹马营路,古称“甲马营”,因后唐的禁军甲马营驻扎在此而得名。夹马营路自宋、金、元、明、清至民国,都是洛阳城通向东、北的要道,因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诞生地得“火街”之名;由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出生于此,又有“双龙巷”之称。赵匡胤祖籍河北涿州,他父亲赵弘殷任后唐军官时,迁居洛阳夹马营。
如今,夹马营路中州路至九都路段经过改造提升焕然一新,道路两侧建筑外墙上,多幅历史题材墙画充满文化韵味。看着墙画上成群结队的骆驼,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是否浮现在您的眼前?(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马硕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