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好,药才好。近日,嵩县叶岭万亩丹参基地一派繁忙景象:田间,老乡们正分工协作铺设地膜、集中栽种;不远处新落成的中原药谷·叶岭丹参农事服务中心里,设备调试与设施陈列等收尾工作井然有序。
大片丹参田
药材好,药才好。近日,嵩县叶岭万亩丹参基地一派繁忙景象:田间,老乡们正分工协作铺设地膜、集中栽种;不远处新落成的中原药谷·叶岭丹参农事服务中心里,设备调试与设施陈列等收尾工作井然有序。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叶岭村依托丹参特色种植走出振兴路,既有先天优势,又见显著成效。”叶岭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放下手头工作娓娓道来。
“豫地无闲草,嵩州多仙药”的民谚在此得到生动诠释。选择丹参种植,与嵩县独特的自然禀赋密切相关。作为全国知名的道地药材和嵩县重点培育的“六朵金花”产业之一,嵩县丹参在当地具有产销两旺的优势。四年前,董广聚带领村两委班子将致富突破口锁定在这一特色种植上。
“上游对接中原药谷科创园,下游对接订单协议市场,还有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想干不成都难!”董广聚介绍,为实现集中连片发展,叶岭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激励机制和利益链接机制,“借力”产业发展基金,打造高标准“千亩丹参种植基地”。
种植第一年,丹参的亩产量就达500公斤,亩均增收2000多元。群众尝到甜头,种植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说到兴奋处,董广聚伸出四个手指头,“如今亩均净利润可达4000元”。
丹参,给叶岭开出了振兴“良方”。如何实现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经过深入调研,董广聚的思路愈加清晰:在做强丹参种植基础上,发挥毗邻陆浑湖的文旅优势,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延伸产业价值链。
说干就干!河南省首家中药材农事服务中心——中原药谷·叶岭丹参农事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定位为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5G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丹参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全产业链发展?。
“中心的技术人员会定期来地里指导我们种植,还会通过GAP数智化平台实时监测丹参的生长情况。”董广聚说,以前村民种植丹参全靠经验,产量和品质都得不到保障。现在有了农事服务中心,标准化生产彻底改变了传统经验种植模式,品质与收益同步提升。
另一头,紧盯“文旅融合+康养+生态”乡村旅游新风口,叶岭村依托万亩丹参基地,增设丹参驿站、科普馆,开发丹参蜜、丹参茶、丹参炖鸡等特色餐饮,引进社会资本打造特色民宿……“丹参+新文旅”模式风生水起,可实现年创收超300万元。“发展势头这么猛,大伙儿干劲能不足吗?”董广聚语调昂扬。
从单一的丹参种植到集中连片发展,再到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文旅产业,叶岭村正不断挖掘丹参价值,串珠成链,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王博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