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王女士因剧烈头痛就医,初诊疑似鼻咽癌,几经波折确诊罕见真菌感染。
71岁的王女士因剧烈头痛就医,初诊疑似鼻咽癌,几经波折确诊罕见真菌感染。一个月后,她康复出院。一场生命保卫战的背后是市民对于慢病管理的疏忽,值得警示!
“感冒”惊魂:从头痛欲裂到疑似癌症
2月6日,王女士因剧烈头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果后,被子女紧急送往洛阳市某医院。彼时,她仅有“感冒”症状和喉部息肉病史。入院检查发现,其血糖高出正常值5倍,且有明显酮症酸中毒症状。2月9日,她的右耳有脓液渗流,诊断中耳炎。
2月14日,王女士的病情急转直下——右眼和嘴角歪斜,面部变形。转诊至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后,科主任苑庆尧结合症状及鼻咽部增强检查表示,高度疑似“鼻咽癌”。
“取样时钳子每进入一次鼻腔,老妈都疼得浑身哆嗦。”王女士的长女回忆,当时检查室内外哭声一片。当晚,五个子女紧急筹集5万元治疗基金,王女士远在东北的儿子也连夜返乡。
峰回路转:真菌现形,终获新生
2月19日,病理报告证实王女士并未患癌,病灶可能为真菌、细菌合并感染。
正当全家人雀跃欢喜时,又被医生告知,真菌感染短时间内致命风险更大,且需“验名正身”才能得到精准有效治疗。
漫长的三天后,实验室传来喜讯——培养出真菌和奈瑟菌。
据苑庆尧介绍,奈瑟菌是可能引发鼻咽感染的细菌,会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暴发攻城”。而王女士因长期未规范管理血糖和血压,真菌又趁虚而入,在鼻咽腔形成脓性包块,包块侵袭神经和周围组织,才引发剧烈疼痛。
经过反复研判,2月24日,苑庆尧团队实施手术为其清除鼻咽部脓灶,以便缩短治疗进程。
3月5日,王女士出院,一场生命保卫战宣告胜利。
健康警钟:慢病管理,从来不是“小事”
“患者长期未规范用药,也不做血糖血压检测。”王女士的主治医生杨浩强调,高血糖会破坏免疫细胞功能,而高血压则加剧血管炎症反应,“两者叠加,相当于给病原体敞开大门”。
据杨浩介绍,王女士除了慢病管理缺失外,生活习惯也值得警示,比如爱吃腌菜,爱吃葡萄,还有几十年的烟龄,最可怕的是发病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偶有头疼,就会自行服用布洛芬、速效伤风感冒胶囊等药物,直到入院前三天一直在用药。这些因素导致病情加剧,也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健康科普:警惕真菌感染“伪装”癌症
据了解,奈瑟菌属属于条件致病菌,健康人群通常无症状,但糖尿病患者、长期用激素或抗生素者易被侵袭。其感染症状与鼻咽癌高度相似——鼻塞、耳流脓、面部神经麻痹等,极易误诊。
“医院多学科、多次联合会诊。”苑庆尧坦言,罕见病例的精准诊疗离不开跨科室协作,而家属的绝对信任会让治疗更高效。
苑庆尧强调,预防真菌感染关键有三点,第一,慢病患者严格控糖、控压,定期复查免疫指标;第二,警惕不明原因头痛、耳鼻渗液,及时排查感染;第三,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衡诱发真菌感染。(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海平 通讯员 徐建军 李瑜琪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