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告朔饩(音同戏)羊,出自《论语·八佾(音同艺)》中孔子和学生子贡的对话——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成语告朔饩(音同戏)羊,出自《论语·八佾(音同艺)》中孔子和学生子贡的对话——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是咱河南老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这段对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而不用。孔子对他说:“赐呀!你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
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根据周朝礼制,每年最后一个月(一说秋冬之交),天子要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称为“颁告朔”。这历书包括那年有无闰月,每月初一是哪一天等。诸侯接受了历书,将其收藏在祖庙里。
饩羊指古代用作祭品的活羊。每逢初一,诸侯都要告祭祖庙,并宰一只活羊当祭品,称为“告朔”,然后回到朝廷听政,称为“视朔”。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已不用周历,鲁国自文公起,每月初一不但不亲临祖庙,而且也不听政,只是宰一只羊走个过场,敷衍了事。
子贡主张务实,认为既然告朔饩羊已经名存实亡,那便不必保留这个形式,不如干脆连羊也别杀了。
孔子却认为,就算这是残存的形式,也比什么都不留要好。
后人用告朔饩羊比喻形同虚设,形容那些只做表面工作,不注重实质内容的行为,也省作告朔。
有人分析孔子主张保留这一形式的理由:只要每个月还有这种祭祀的形式,对疏于礼制的鲁君,就能产生一种压力。有些时候,形式也很重要,并非可有可无,哪怕它是空壳,也依然能对人起到一定的约束和提醒作用。
由孔子的主张也产生一个成语:爱礼存羊,意思是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其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您是支持子贡,还是支持他的老师?(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