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河洛大地见证华夏龙图腾演变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 2024.01.25 08:17

  开栏语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形象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贯穿中华文明发展的漫长过程。在十三朝古都洛阳,与龙有关的历史印记、文物古迹不胜枚举。自即日起开设《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寻迹河洛中国龙》栏目,咱们一起“寻龙”去!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绿松石龙形器

  随着甲辰龙年的临近,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打卡”绿松石龙形器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件“超级国宝”自2002年出土至今,已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华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各地的考古发现,一次次证实了华夏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二里头文化之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龙形象: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石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体形最大的龙形象;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的玉龙,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长吻修目、造型生动,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龙。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3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粘嵌而成,12组菱形图案组成龙的鳞纹,还有蜷曲的尾巴、圆柱形绿松石和白玉组成的鼻子。龙眼为梭形,眼珠由圆饼形白玉构成,让它的形象更显鲜活生动,凸显高超的制作技艺。专家分析认为,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增添了想象的成分,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整合态势。

  除了绿松石龙形器,在二里头遗址,龙的形象还出现在很多器物上。例如,不少陶器上有刻画的龙图像和图案化的龙纹装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认为,二里头都邑出现的龙形象,是华夏大地众多族群在龙形象上从多元到一体的隐喻和表征。

  考古发现显示,夏王朝之后,龙形象的承继与发展并没有结束,二里头龙形象的很多要素,如整体面部特征、梭形眼、额头上的菱形装饰、龙身的连续鳞纹乃至一首双身的形体特征,一直延续到商王朝。

  在洛阳博物馆展出的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很容易找到与龙有关的纹饰——夔龙纹。据考证,这种纹饰是从以兽为本的图腾复合体演变而来的。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商春芳介绍,尽管夔龙纹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普遍处于从属和陪衬的地位,但它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中群体数量最庞大、形式演变最复杂、流行时间最长的纹饰。这时的龙形象,头上长角,有大大的眼睛和嘴巴,尾巴上卷,充满威慑性。

老子纪念馆的龙彩陶浮雕

  到了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已相对成熟。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展出的汉代墓葬出土文物中,龙主要作为四神之一的形象出现,与白虎、朱雀、玄武组成体系,也代表着汉代流行的“升仙思想”。汉代时,龙的形象开始与帝王挂钩,《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时不时就显露出“龙相”和“真龙之气”。

  数百年后,隋炀帝准备迁都洛阳,他率群臣登临邙山,把伊阙称为龙门,不但认为自己是龙之子,还认为洛阳是“龙脉”所在。商春芳介绍,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多元,龙形象越发飘逸洒脱、华美雍容,在洛阳出土的铜镜、瓷器中均有体现。

  宋元至明清时期,龙作为帝王的象征,形象逐渐变得威严。在民间,龙作为吉祥、富贵的象征,深受大家喜爱。于是,赛龙舟、耍龙灯等节庆活动流传至今,“二月二,龙抬头”等俗语广为人知,更有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等说不完的典故。

  数千年来,龙凝聚着华夏儿女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洛大地见证着华夏龙图腾的演变。这个春节,洛阳多家博物馆推出“龙文化”主题展览,在后续的报道中,记者将带您走进博物馆,在一件件文物和沉浸式体验中,认识古老又年轻的龙图腾。(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实习生 周晏至)(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 责任编辑:赵彤彤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清肺热“小能手”来啦
    清肺热“小能手”来啦
  • ·“吊脖健身”登上热搜 医生建议按照“运动处方”科学锻炼
  • ·刘博在这儿,如果你也在找他,请点开
  • ·闹钟响后,适当赖床更健康
  • 魏坡拉开新序章 古今融合看点多
    魏坡拉开新序章 古今融合看点多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新闻排行
  • 江凌与丹尼斯集团总裁王任生举行工作会谈
  • 洛阳天气“大变脸” 大风、降雨齐“上...
  • 徐衣显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保交房、...
  • 老城区:文旅融合新动能 特色民宿引客...
  • 拆除5.4万余处!洛阳开展“拆窗破网”...
  • 洛阳启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
  • 洛阳文旅亮相2024广州国际旅游展
  • 洛阳持续升级智慧旅游 优化游客旅游体验
  • 洛阳:“科技+文旅”融出新活力
  • 洛阳120上线“无障碍急救平台”
  • 百姓呼声
    临时停车位超时,顶格处罚200元不妥
    景华路长安路口22号街坊夜晚施工扰民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周末的车流

    五龙沟摘杏

    河洛古城景观

    广场健身操舞掠影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