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鼻子、小眼睛、圆肚子……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象”特别招人喜爱。它叫象鼻盉,是夏代众多酒器中的“一员”。
●国宝嘉宾:象鼻盉
●所处年代:夏代
●器物规格:高27厘米
●出土时间:1984年
●出土地点:二里头遗址
●馆藏地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长鼻子、小眼睛、圆肚子……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象”特别招人喜爱。它叫象鼻盉,是夏代众多酒器中的“一员”。
从古至今,酒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它作为一种承载文化和情感的美酿,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制酒器有温酒、盛酒和注酒用的盉、鬶,温酒或饮酒用的爵,饮酒用的觚,酿酒和贮酒用的大口尊等。酿、盛、斟、饮,功能齐备,仪式感十足,看来,早在3000多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夏人的酒器就已实现了“全家福”,由此可窥探出当时的人们对饮酒有多么喜爱。
说起夏王朝与酒,有一位重要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夏朝的第六位君主少康,又名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被人尊称为“酿酒始祖”,虽然这位酿酒圣人和夏朝的君王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至今还无定论,但在《说文解字·巾部》中确有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说的就是杜康用粮食酿酒。
杜康是怎么酿酒的?传说,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当时粮食多得吃不完,大家只能将其储藏在山洞里,可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冥思苦想,尝试把粮食倒进干燥的树干里储存。过了一段时间,杜康发现树干里不停地向外渗水,他凑上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不禁尝了几口,顿觉神清气爽。后来,杜康把这些浓香液体带回去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味道好,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了。(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孙晓华 通讯员 赵腾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