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酷热难耐,令人每每想外出时,总是先在心里打退堂鼓。
除了高温,距离也是一个“劝退”因素。
我们要去的是开封,直线距离约200公里,如果开车走高速,单程需要两个半小时;不走高速呢,那就需要四五个小时。
当然,寻踪汴洛古道,也不是开车走一趟这么简单。经过千百年岁月侵蚀,当年古道上那些醒目的“地标”,大多已变了模样,或不复存在,难以寻找。
那就根据《宋史》记载,按宋太祖或宋真宗自洛至汴的路线来走吧:出洛阳,过偃师,经巩义,至荥阳,抵郑州,到中牟,开封也就近在眼前了。此前的五代时期,清末的两宫回銮,人们走的大致都是这条路线。
荥阳广武山与黄河
汴洛古道是洛阳与开封之间的官道,有陆路有水路。陆路可以走偃师,也可以走登封,加上黄河水路,至少就是三条。它的开辟时间很早,西周时就有周天子从洛阳到圃田(今中牟一带)打猎的记载。东周时,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与周王室所在的洛阳不乏往来。
北宋建都开封,并以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汴洛古道是东西两京之间的纽带,也是西接陕甘、东连齐鲁的交通大动脉。北宋皇陵的烟雨、虎牢关前的厮杀……古道的记忆日渐丰满,无数人往返其间,又将这些古道记忆连缀成文,让它在历史这部巨著中闪耀。
北宋灭亡后,两京繁华不再,南宋诗人陆游却始终难忘“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至于汴洛古道,1909年汴洛铁路全线竣工后,陇海铁路在此基础上往东西方向延伸,1953年全线建成通车,古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此渐被铁路和公路取代。
偃师会圣宫碑
凤凰山上会圣宫
寻踪汴洛古道,我们驱车自西向东走,首先到达偃师。
在偃师区山化镇寺沟村的凤凰山上,矗立着一通巨碑,碑额题刻“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这就是人称“中原第一碑”的北宋会圣宫碑。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定都开封。他一直有迁都洛阳的想法,并将皇陵定在巩县(今巩义)。宋真宗时析偃师、巩县、缑氏等地置永安县,“以奉陵寝”。公元1030年,宋仁宗又在紧临汴洛古道的凤凰山上修建会圣宫,以减少祭奠皇陵时的奔波之苦。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凤凰山时称凤台山。公元1034年,宋仁宗“奉安太祖、太宗、真宗御容于西京凤台山会圣宫”,并立巨碑纪念此事,就是会圣宫碑。
会圣宫北依邙山,南面洛河,北宋末年被金兵焚毁。会圣宫碑则一直保存下来,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巩义宋陵
汴洛之间有宋陵
会圣宫碑地处今偃师与巩义交界处,与北宋皇陵(简称宋陵)相距不远。
宋陵在今巩义境内,地处汴洛之间,包括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等,统称“八帝十陵”。
据《宋史》记载,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特设永安县管理皇陵。他从洛阳前去拜谒诸陵时,曾诏令“自西京至巩县不举乐”,并禁止侍从人员践踏庄稼。
宋陵“前控洛水,左少室,右嵩高”,可分为数个陵区,诸陵布局较为统一。北宋末年,金兵曾毁诸陵。到南宋时,部分皇陵已在荒野之中,地上建筑荡然无存,只剩陵前石刻还在默默守护着它们的主人。
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以澶(音同缠)渊之盟为宋王朝赢得了长期的和平。在诸陵中,他的永定陵也是保存较好的一座。如今,310国道从陵区南部穿过,交通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