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河洛地理:洛阳牡丹甲天下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 2022.03.29 09:25
国色天香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春到洛阳,姹紫嫣红,满目芳菲,美不胜收。可因为牡丹还没盛开,人们游园赏花时,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其实,这种心态,古人也有。

  唐人爱牡丹。洛阳人刘禹锡有《赏牡丹》一诗,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宋人也爱牡丹。家住安乐窝的邵雍有《洛阳春吟》一诗,说:“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洛阳与牡丹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是中国野生牡丹的重要发源地。人们最早只是以牡丹的根皮入药,到南北朝时,牡丹的观赏价值已经凸显。如东晋时,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绘了牡丹,北齐时,杨子华也“画牡丹极分明”。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通常认为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

  也是从唐宋时起,洛阳牡丹向四方传播。如南宋时,四川天彭(今彭州)牡丹日益兴盛,因这些牡丹品种多出自洛阳,当地称为“小洛阳”。

  明代时,安徽亳州牡丹盛极一时。清代时,山东曹州(即今菏泽)牡丹取代了亳州牡丹的地位,其中不少牡丹品种也是出自洛阳。

  与此同时,牡丹也开始了海外传播之路。史料记载,唐代时,中国牡丹便已传入日本,在寺庙及民间种植;17世纪至19世纪,欧美也陆续引进中国牡丹,并培育出了多个园艺品种。

  洛阳人对牡丹的感情始终如一,深沉厚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责任编辑:潘亮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 ·突然胸闷 竟是甲状腺癌转移了
  • ·老人十年遭遇两次骨折 身体潜伏了“隐形杀手”
  • ·憋得肾脏伤了,抠得鼻子病了, 暖得皮肤“花”了……
  • 赏樱当及时 赴一场浪漫花约
    赏樱当及时 赴一场浪漫花约
  • ·“桃梨”芬芳杏花俏 赏花观景正当时
  • ·来滨河体育公园 赏景健身乐融融
  • ·春至湿地 觅野趣去
  •  
    新闻排行
  • 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地铁运营时间调整
  • 洛阳新建高中教室、食堂怎么样?洛阳...
  • 行道树种植为何青睐法国梧桐?洛阳市...
  • 轻信初中同学有“特殊门路” 仨女子预...
  • 洛阳市国资委出台《服务企业“八做到...
  • 总价值1000万元!老城区将发放50万份...
  • 曾负责地铁1号线、2号线铺轨作业的董...
  • 中国·孟津首届风筝文化节明日开幕
  • 洛阳选派63名国企干部到深圳开展跟班学习
  • 赏花门票价格公布!这些人群免票入园
  • 百姓呼声
    方特项目选址的最新进展如何?官方回应
    网友建议:整治酒店价格,出台价格指导
    精彩图片
    瀍河区白马寺镇:养老...
    休闲健身去处!伊滨区...
    洛龙区:春风送岗位 ...
    洛龙区安乐街道:欢聚...
    精彩热帖

    春意盎然

    王城公园拍牡丹

    郁金香牡丹园景色

    红尘制造 琴心剑胆
    /为河洛文苑十六岁庆生
    /瀍壑朱樱正当时
    /牡丹丝巾随意绕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