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洛报融媒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自今年6月对苏羊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以来,考古人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5000多年前华夏大地史前社会的文化交流提供更多实证。
●墓葬区:有规划的氏族墓地
经过勘探,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一片密集排列的墓葬分布区,初步判断为一处经过规划的氏族墓地,其年代可能和环壕使用年代相当。
任广表示,墓葬区和生活区分离,说明该聚落规划性强、布局结构清晰、功能分区明显,为研究仰韶时期该区域聚落形态、社会发展水平、生业模式提供了宝贵材料。
生活区出土器物
●人工湖沼:或为当时居民储水、净水场所
在苏羊区东南角,考古人员勘探出大面积的淤泥层,里面有不少仰韶文化陶片。任广介绍,其平面呈近椭圆形,深度约7米至8米,初步推测此处可能是一处人工湖沼遗迹,为当时的居民储水或净水所用。
在考古人员的精细清理中,一大批颇有价值的文物也呈现在大家面前。任广介绍,发掘出土的物品以陶器、石器、骨器为主,还有少量的蚌器和玉器,同时还发掘出土一定数量的彩陶。
出土陶器
●屈家岭文化陶器
“灰坑中出土了大量屈家岭文化风格的陶器,我们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域这一时期文化面貌非常复杂。”任广介绍,在编号为H31的单个灰坑中,出土了20多件可复原的带有屈家岭文化因素的器物,如横装宽扁足盆形鼎、罐形鼎、双腹豆、圈足杯、花边捉手器盖、彩陶纺轮等。
考古专家分析认为,大量屈家岭文化因素遗存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屈家岭文化北进对中原地区的影响这一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也反映出以屈家岭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明同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这一时期在河洛地区的交流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