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尚书·尧典》记载,在距今约4200年的五帝时代晚期,我国黄河流域的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已进入联合执政的广域文明时代。这个特殊时期,就是我们常说的尧舜时代。
陶寺古城与唐虞文明
尧舜时期属于中国国家政权形成的早期阶段。当时,国家政权机构已初步形成,并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
设置官职
设官任职是国家政权机器的重要体现。据《尚书·尧典》记载:帝尧“纳于百揆,百揆时叙。”“百揆”即百官。帝舜命“伯禹作司空”,掌“平水土”;命“后稷播时百谷”,掌管农事;命契“作司徒”,掌管民事;命皋陶“作士”,掌管刑狱;命垂作“共工”,掌管百工……这些职官的设置,说明尧舜时期的国家管理机构已经比较完备。
制定刑法
制定刑法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尚书·尧典》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象以典刑”是把墨、劓、剕、宫、大辟的刑罚刻在器物上,使民众知所惩戒。“流宥五刑”是用流放的方式,来宽宥干犯五刑的罪人。“鞭作官刑”是说在官府当差而犯法的人,要受到鞭打的惩罚。“扑作教刑”是对那些不服管教而犯错的人,要受到藤(木)条抽打的惩罚。“金作赎刑”是说犯罪的人,可以拿金钱来赎罪的法律。“眚灾肆赦”是指不是故意犯罪的人,可以得到赦免。“怙终贼刑”是说有所依仗而不知悔改的罪人,要加重惩罚。“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是说官府在用刑时,要谨慎处置、心存忧惧,避免滥用刑罚。
陶寺观象台与天文历法
在陶寺古城东南的小城内,背依中期内道东城墙,向东南接出的半圆形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有三层地基。第三层地基的边缘有10道夯土柱缝,第二层地基上有两个夯土柱,同生土台基芯上的观测点,构成地平历象观测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观测太阳地平日出(即塔儿山山脊线上日出),将一个太阳年365天(或366天)分为20个节令,包括除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外,还有种植粟、黍、稻、豆的农时及当地四季冷暖气候变化的节点和宗教节日。因此,这里被称为“郊天祭日的宗教礼仪建筑区”,也是目前“世界考古发现确定最早、最缜密的地平历”观象台。
尧舜时期“敬授人时”的文献记录。《尚书·尧典》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说明尧舜时期任命羲、和四子观测天文历法,已测定“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成就。这些观测天文历法的事迹,在殷墟四方神、四方风卜辞和《山海经》里,有大体相同而完整的记录。由此可见,尧舜时期“观象授时”的天文历法,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平。
陶寺乐器与“八音克谐”
据《尚书·尧典》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郑玄注:“石,磬也。”孔颖达疏:“《周礼·大师》云:‘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郑云:‘金,钟镈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táo)也。丝,琴瑟也。木,柷敔(zhù y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这说明当时已出现演奏“八音”的礼乐组合。
陶寺遗址早期王族墓葬出土的铜铃,居住遗址出土的陶埙和陶铃,陶寺中期元首墓随葬1件木胎髹漆柷……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尚书·尧典》有关尧舜时期礼乐“八音”的记载,是信而有征的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