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我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打造洛阳自创区建设“一个龙头”,强化人才“一个支撑”,实施“双倍增”行动、打通“四个通道”、推进“四链融合”“三大举措”,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
资料图
●“倍增”提速 创新力量壮大成长
曾经“土得掉渣”的拖拉机,与高大上的5G技术相嫁接,会产生怎样的蝶变?中国一拖牵头组建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给出了答案。
从自动驾驶拖拉机到无人驾驶拖拉机,再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近年,依托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中国一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自主创新的勃勃生机,成为“洛阳制造”向“洛阳智造”迈进的生动缩影。
高水平创新,离不开高层次主体、平台赋能。近年,我市持续依托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以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承载、支撑和服务能力。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创新主体3647家、创新平台2705个,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7倍和2.79倍。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引领洛阳企业勇登中国创新高峰。
●优化生态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光电转换连接器、电磁屏蔽包、轻小型高性能红外热像仪……走进位于高新区的洛阳科技金融大市场,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的待转化项目,正静候“伯乐”。我市企业负责人动动手指就能购买科技成果,让科技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我市结合产业与院所,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完善政策链,抢占科技前沿——我市不断丰富完善现代创新体系“1+3+N”政策体系,量身定制50余项针对性、突破性强的创新政策,以政策红利为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安排资金链,浇灌创新之花——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科技贷”,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授信超过5亿元;在全省率先推出普惠型科技创新券,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3.02亿元。
日益优化的创新生态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2020年,我市技术合同成交105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3.8亿元,首次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11.62%。(洛报融媒记者 戚帅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