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央媒观洛|光明日报:“东方博物馆之都”成洛阳新名片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光明日报 2020.10.05 08:15

  《光明日报》10月5日3版刊发文章《“东方博物馆之都”成洛阳新名片》,本网全文转发,内容如下: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摊开洛阳文化地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一座座博物馆遍布全市,令人心生向往。

  2020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塑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加快建设牡丹、丝绸之路、汉魏故城遗址等重点博物馆,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年底前完成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项目,举办20个精品文博展览,打造“最早中国”研学旅行品牌,博物馆总数超过100座。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这些年,洛阳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一个个博物馆“串珠成链”,塑造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文化新地标。

  为一座博物馆而来这座城

  “久闻洛阳博物馆大名,我们是‘铁粉’。”正值2020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山东游客马先生带着老伴儿来洛阳游玩。9月23日驾车抵达后,他们把第一站选在了洛阳博物馆。石刻馆、汉唐陶俑馆、珍宝馆、唐三彩馆……马先生和老伴儿在各个展馆内细细欣赏,不时发出赞叹和感慨。

  作为洛阳的文化地标,洛阳博物馆立足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连续多年参观量保持在百万以上的高位,吸引了许多像马先生这样的“铁粉”来到洛阳。

  在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IP”之一。从夏商文明到隋唐风骨,从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在洛阳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有深居千年的巅峰工艺、华彩卓著的文化遗产,也有流传百世的动人传说、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漫步洛阳的大街小巷,一抬头,或许就会和一座博物馆不期而遇。

  “我们正以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紧抓文博行业发展机遇,把博物馆优势提升为城市发展优势。”洛阳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东方博物馆之都”这一城市品牌必将越擦越亮,吸引更多的人为一座博物馆来到这座城。

  “东方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

  在位于洛阳南山公园的洛阳牡丹博物馆项目工地上,一栋高69米的塔式建筑巍峨矗立。这是洛阳牡丹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目前已顺利封顶并开始配套设施的施工作业。

  “按照计划,洛阳牡丹博物馆将于2020年年底竣工,2021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对外开放。”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洛阳牡丹博物馆是洛阳现代轴线上的文化地标,将运用高科技手段,以文献资料、历史文物、视频图片等为载体,全方位展示牡丹栽培历史、品种演变、文化文物、产品产业等内容。

  随着“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加快推进,洛阳市博物馆的种类日益丰富。目前,全市已建成开放博物馆85座,形成了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东方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

  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一座座博物馆如同一个个“文化宝库”,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走进博物馆,就爱上了这座城。”文博爱好者李超多次从郑州专程来洛阳逛博物馆,他说,“洛阳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型博物馆,处处都能寻得惊喜。”

  2020年年底前,洛阳市将实现九县(市)博物馆全覆盖,全市博物馆将达到100座。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来到洛阳博物馆文创商店,一款名为“失传的宝物”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爆。这是一个被泥土包裹的待“挖掘”的文物,可以用附赠的刷子、洛阳铲等考古工具手动清理,最终“出土”的文物可能是小铜佛、虎符、三彩马等,就像“盲盒”一样充满未知。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文创区,以二里头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绿松石龙形器”等为原型创作的饰品、丝巾、挎包、玩偶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每款都兼具时尚气息与文化元素。

  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能讲出它的故事和价值,都是一座让游客与历史零距离接触的文化桥梁。近年来,洛阳依托“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不断从丰富的文物藏品中吸收灵感,打造一系列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且参与感、体验感十足的文创产品,让民众把“文物”带回家。

  “不止于文创,博物馆还是最大的社会教育场所,是传承文化、反哺社会的重要渠道。”洛阳市文物局负责人说,在加快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同时,洛阳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激发起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如今,洛阳还精心推出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形成“15分钟研学步行圈”,着力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教育”的全新研学模式,让“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河洛文化”成为可能,叫响“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启迪未来。(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白云飞 智慧)②

[ 责任编辑:赵彤彤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板蓝根虽可治感冒 但并非“万能药”
    板蓝根虽可治感冒 但并非“万能药”
  • ·“擦香香”时拍一拍 皮肤吸收会更好?
  • ·大把猛吃保健品 到底能起啥作用
  • ·孩子牙龈冒脓包 别乱挤别刺破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快讯!洛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
  • 夏文化探索有重大突破!洛阳新发...
  • 郑州大学洛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 创意升级!洛阳推动陆浑“全鱼宴...
  • 冷空气来袭!洛阳气温风力齐“变脸”
  • 洛阳高新区全国排第51位 排名增幅...
  • 王城公园里的老虎较瘦?最新回复来了
  • 2024洛阳企业100强榜单出炉 入围...
  • 河南省人才集团增资入股洛阳市人...
  • 二里头遗址发现迄今所知最宽的排...
  • 百姓呼声
    足球赛有球队队员学历造假?
    因为环保问题,市区垃圾车停运合理吗?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红红火火迎新年

    水天一色

    新春灯展探秘

    送子观音
    /桂花飘香的季节
    /迷恋嵩山
    /游上清宫有感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