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是中华先民梦想奔往月宫的美丽神话传说。那么,嫦娥为什么要奔月?这个神话与洛阳又有怎样的联系?
“嫦娥奔月”是中华先民梦想奔往月宫的美丽神话传说。那么,嫦娥为什么要奔月?这个神话与洛阳又有怎样的联系?
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我市著名文史学家蔡运章说,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出土竹简《归藏易》,其中《归妹》卦辞记载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昔者恒(嫦)我(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归藏易》成于战国早中期,比过去最早记录“嫦娥奔月”传说的《淮南子》(成书于西汉中叶),要早300年左右。经过考证,蔡运章认为,秦简《归妹》卦中“嫦娥奔月”的神话,源于殷墟卜辞的月神“西母”,是由《山海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的月母“常羲”演变而来。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可见帝俊是十二个月亮的父亲,常羲管理她所生的十二个月亮而被称为“西母”。
“这位声名显赫的帝俊,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蔡运章说,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出八卦,在洛阳留下了诸多传说故事。后来,在早期神话中因“生月十有二”而被称为“西母”的“常羲”,逐渐演变成从西王母那里窃来“不死之药”而奔向月宫的“嫦娥”。这是因为“常羲”“嫦娥”古时通用的缘故。
那么,嫦娥究竟为什么要奔月呢?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源于圆缺变化,因为古人认为月亮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常羲所生的十二个月亮,每到月末就会死去,这就让做母亲的常羲极感痛心。如何能使她所生的月亮“死而复生”呢?她窃取西王母掌管的“不死之药服之以奔月”,目的就是使“月宫”能不断地“死而复生”,给人类带来光明。
张衡在《灵宪》中曾记载,嫦娥到了月亮上后变成了蟾蜍。洛阳西汉壁画墓、南阳东汉画像石上所见的月亮里,都画有一个“蟾蜍”,就是这个神话的见证。
这样,蟾蜍就成为月亮延续生命的保障,也成为月亮的灵魂和象征。后世常把月亮称为“蟾宫”,就是这个缘故。
蔡运章说,嫦娥本是由常羲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嫦娥就是月亮的母亲。美丽的嫦娥为了使她的月亮宝贝能“死而复生”,不惜把自己变成丑陋的蟾蜍,给世人带来光明。这才是她“奔月化蟾”的真正原因。“嫦娥奔月”神话是中华民族期盼幸福圆满、“生生不息”愿望的美好象征。(记者 李砺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