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49岁的贾万杰起得很早。他惦记着自己种的5亩软籽石榴。
8月28日,49岁的贾万杰起得很早。他惦记着自己种的5亩软籽石榴。
软籽石榴即将成熟。贾万杰顶着烈日,弯着身子在石榴树间穿梭,不断折下多余的枝叶。在阳光照耀下,垂在枝头的软籽石榴好似一个个“金果果”。
这是嵩县陆浑镇万安村的千余亩软籽石榴种植基地,位于陆浑岭上。从空中看,在连绵的山坡上栽种着成片的石榴树,犹如给山坡披上了一件宽大的绿衣裳。软籽石榴已成为万安村的金字招牌,村民几乎家家种。
“老贾,喝点水,别中暑了。”从山坡下传来万安村党支部书记董文学的声音。董文学种了50亩软籽石榴,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最近也“每天不到地里看看,晚上就睡不踏实”。
董文学顺手摘了一个大石榴递给记者,说:“瞧,我们村种石榴的时间不长,但大家种得用心,石榴长得多好!”贾万杰附和道:“多亏老董带头,我们才大胆跟着种石榴。”
2018年,万安村开始发展软籽石榴种植产业,两年多以来,种植面积从300余亩发展至千余亩,速度虽快,过程却一波三折……
万安村离陆浑水库不远,景色虽好,但村子四周沟壑纵横,庄稼不好种。“村里一直没有特色产业,村民‘望天收’。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思想保守。”董文学说,万安村想要突破发展瓶颈,需要换一种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
2018年,董文学带着村干部和贫困户四处考察,发现万安村适合种软籽石榴,这种石榴耐存放,销路也不错。村民们听后,纷纷表示感兴趣。这一年,村“两委”引导村民流转土地,成立软籽石榴合作社。作为陆浑镇的定点帮扶单位,嵩县人武部为合作社提供了资金帮助。“合作社可以免费为村民提供树苗、技术,还包石榴销售。”董文学说,合作社从外地引进软籽石榴树苗,作为尝试,先种了300余亩。
“石榴树第一年不挂果,村民看不到石榴,很失望。”董文学说,无论村干部如何解释,村民依然认为软籽石榴种植失败。第二年,村里通知大家承包土地种软籽石榴,无人敢报名。
村干部商量后决定,由他们带头承包土地种软籽石榴。董文学一口气承包了50亩,他光着膀子平土地、拔杂草,肚子上拉的都是口子。有了村干部做示范,村民心动了……
贾万杰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媳妇去世后,他带着3个儿子生活,因为压力大,患上了抑郁症,不好找工作。他看董文学干得起劲儿,心里有了想法:“我没赚钱的途径,不如跟他一起干。”贾万杰承包了5亩地,他家是贫困户,种软籽石榴还享受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每月能领400元。
贾万杰每天忙得团团转,皮肤晒黑了,心结却打开了,抑郁症有所好转。
“我家的石榴树今年就结果了,估计收益不会少。”看着即将成熟的软籽石榴,贾万杰笑容满面。再过一两年,他的1亩地预计能产2000公斤软籽石榴,每公斤能卖16至20元。“去年,我摘掉了‘贫困帽’,以后我还要继续靠种石榴增收致富。”
今年7月,作为万安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嵩县财政局支持该村整修通往软籽石榴种植基地的道路,方便村民进出。随着种植户增多,万安村掀起种软籽石榴的热潮,贾万杰的邻居家也是贫困户,看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也主动种起软籽石榴。今年,还有外地人慕名来到万安村承包土地,发展软籽石榴种植产业……
如今,在千余亩万安村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内,一颗颗挂在枝头的软籽石榴即将成熟,贾万杰和村民将迎来丰收年。(记者 何奕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