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建设不仅涉及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还关系着党风、政风、国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众多先贤家风家训中的核心内容。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建设不仅涉及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还关系着党风、政风、国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众多先贤家风家训中的核心内容。
26日,市委办公室举办“话家风讲节俭”座谈会,党员干部和家属围绕“节俭”这一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了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感悟。一种生活理念、一个节水习惯、一种节俭做法……点点滴滴都能体现出节俭的理念。记者选取三个家庭交流的节俭故事,与读者分享。
勤俭节约从一点一滴做起
“勤俭节约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市委办公室第六支部党员李洪毅说,父母是老师,自己小时候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日常穿着够用即可,衣服鞋袜常穿到不能再穿为止,自己结婚时的一双皮鞋至今依旧在穿,算算已经有18个年头了。
非过年过节,李洪毅家里的冰箱基本不开。“超市就在家门口,现吃现买。”李洪毅说,这样做的好处是每顿饭按需购买,肉禽蔬菜吃多少买多少。在住的方面,李洪毅要求不高,家里的家具、电器及其他生活物品满足日常起居及生活所需即可。10年前,他利用年休假时间自己动手装修自家新房,包括吊顶、贴瓷砖、走水电,全部花销不到5000块。
截至今年6月,人生第一台夏利汽车一共陪伴了李洪毅15年。7月,他新购买了一台五菱宏光汽车,价格不到6万元。“我的理解,汽车嘛,够用即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车。”李洪毅说。
老人带动全家养成节水习惯
“我们家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来自我的婆婆,她老人家的节水习惯对全家影响深远。”市委办机要保密支部党员韩晓辉的媳妇孟霞说,第一次去公婆家,自己刚打开水龙头洗手,婆婆就塞了一个水盆到下面接水。
成家后,孟霞发现婆婆家里的厨房、卫生间分别有一个水桶,用来接生活废水。“一开始我不太理解,家里又不是差这点钱,至于这么节省吗?”孟霞说,因为节俭,一家人一个月只用了2吨水,还引起了物业的关注,专门派人到家里核实。
随着这几年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孟霞渐渐意识到婆婆节水习惯的可贵之处。“表面上只是每个月节省了一点电费和水费,实际上是在为国家环保作贡献。”孟霞说,现在全家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用水用电量在全小区排名倒数。
“现在我家卫生间也放了水桶,专门接生活废水冲厕所。”孟霞说,婆婆的好习惯传给了每个家庭成员。
剩饭打包好习惯传三代
“我的父母都是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过过苦日子的人,我从小就听他们讲缺吃少喝岁月里的艰辛和不易。”市委办公室第七支部党员高黎霞说,从小父母就告诉她,不要剩饭菜,偶尔剩下也要存好下顿再吃,外出吃饭剩菜一定要打包带走。
现在这些习惯也影响着高黎霞的孩子。每次外出吃饭,孩子看到桌子上有剩菜,就会主动要求打包带走。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高黎霞对孩子的要求是家里如果还有,就不能重复买。时间久了,孩子养成了好习惯,想吃零食前,先问问家里还有没有。
“现在孩子还学会了垃圾分类,平时把可回收的纸类、塑料等物品都收集起来,等着收废品的来收。”高黎霞说。
“平时孩子画画的纸都是正反两面用,小袜子破了知道让妈妈缝一缝后还可以穿。”高黎霞说,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自己又将这些好习惯传承给了孩子。
热热闹闹的交流结束了,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启发。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副组长王红霞当场表示,市委办是党的重要工作部门,理应做表率、当标杆。从今天开始,各位家属就是市委办聘请的家庭监督员,希望组织的手与家庭的手挽起来,共同营造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新食尚”。(记者 孙小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