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知名学者郑贞富有一个观点,孟津会盟的双槐古村是王维的故里。王维的祖父王胄,是武则天时的朝廷乐官,双槐村有王胄的庄园,名为龙洞山庄。而这首《杂诗》,是王维与妻子爱情的见证。借妻子之口,写出对王维的思念。妻子住孟津河边,天天对着黄河上的船只遥望,期盼得到丈夫的音信。每每有船靠岸,就忍不住上前打问:“寄书家中否?”这相思是绵绵不断的,希望也是饱满而绵长的。
高松观里的建筑
杂诗
唐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诗佛”与孟津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杂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很多人熟悉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是第二首,三首诗相互独立,却又被“寄书”“问梅”“复闻”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后人称王维为诗佛,而这位“诗佛”曾久居孟津会盟,也算是半个“孟津人”。
我市知名学者郑贞富有一个观点,孟津会盟的双槐古村是王维的故里。王维的祖父王胄,是武则天时的朝廷乐官,双槐村有王胄的庄园,名为龙洞山庄。而这首《杂诗》,是王维与妻子爱情的见证。借妻子之口,写出对王维的思念。妻子住孟津河边,天天对着黄河上的船只遥望,期盼得到丈夫的音信。每每有船靠岸,就忍不住上前打问:“寄书家中否?”这相思是绵绵不断的,希望也是饱满而绵长的。
黄河湿地风光
饮酒台上思李密
日前,记者沿孟扣路来到孟津县会盟镇的双槐村。放眼望去,路上挤满了人,路边各式各样的摊点上食品、衣物、小百货应有尽有——一问才知道,双槐村“逢三”有会。一名正买红薯的村民告诉记者,继续往前,就是台荫村,台荫村有个李密的饮酒台,值得一看。
来到台荫村,记者把车停在台荫小学附近一个小广场上,刚下车就遇到了68岁的村民朱建渠。得知记者来看李密饮酒台,老人非常热情,执意要用电动三轮车带记者去。
路上,老人说,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的暴政引得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出现了大大小小数百支义军,而其中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实力尤为强大。李密曾陈兵30万于北邙,与宇文化及、王世充等展开决战。两军对垒时,李密常常来到这里的高台之上,宴请众将,商讨胜敌之策。自此,这处高台便被称为李密饮酒台。后来,村民便将李密饮酒台以北的村庄称为“李家台村”、“台阴村”,后统称为“台荫村”。
边聊边行,不过五六分钟时间,就到了一座道观前,老人下车介绍说,这是高松观,要上山看李密饮酒台,必须经过这个道观,不然,要绕很远的山路。而且这座道观只有上午开放,也就是说,要赏饮酒台,只能上午来。
站在高松观前,抬眼望去,一座高耸的土台默默矗立在那里,高出附近群岗许多,这就是李密饮酒台。站在饮酒台上,您会发现,这里很平坦,是个圆形平台,面积大约200平方米,尽管台上原有的建筑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是,临风而望,远山近景历历在目,遥想当年李密在此笑谈畅饮,决胜于杯酒之间,平添一种雄浑与大气。
高松观
老窑洞里的慢生活
从李密饮酒台上下来,朱建渠老人邀请记者到他家里,参观一下他住了35年的老窑洞。
走进窑洞,一股暖意扑面而来,记者忍不住说:“真暖和呀!”老人骄傲地说,俺乡下人住窑里可比恁们城里人住楼房舒服多了,尤其是大雪纷飞的三九天,坐在暖暖和和的窑里,喝一碗滚烫的糁汤,吸一袋旱烟,比神仙过的日子不差。
老人说,附近这样的窑洞有不少。“车马屋上行”“院落地下藏”“苍土覆我台”“平地起炊烟”构成了窑洞的奇特景观。一孔窑洞,就像一架老式马车,走过了多少风雨,经受了多少磨难,最终拉着主人走进幸福里。
景点不少有特色
会盟镇值得一看的景点可不少,且不说周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兄弟俩叩马而谏的扣马村,也不说文化与景色皆有特色的王铎故居,单说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台荫区域就有不少乐趣。在这里,有世界罕见的丹顶鹤、大鸨、白鹤、黑鹳、白鹳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黄河滩涂上,水禽云集、天鹅曼舞,构成一幅万羽竞翔的天然画卷。值得一提的是,在黄河岸边,时常能看到一群群正在悠闲地吃草的羊,让人体会到一种田园的乐趣。(洛阳晚报记者 张宝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