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涧河、大明渠等地,发现存在个别排污口偷排、雨污混流现象。根据《洛阳市“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实施方案》,今年我市将实施截污治污、引水补源等,彻底消除黑臭水体。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涧河、大明渠等地,发现存在个别排污口偷排、雨污混流现象。根据《洛阳市“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实施方案》,今年我市将实施截污治污、引水补源等,彻底消除黑臭水体。
实施截污治污
今年,我市将黑臭水体管理延伸到各县(市),多次拉网式对全市域河流、坑塘水体黑臭情况进行排查,经实地查看、技术检测确认后,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达标时限。
根据实施方案,“四河同治”中心城区板块将在今年9月底前截流74个排污口,其中伊河1个、洛河15个、瀍河32个、涧河26个;各县(市)板块将完成153个排污口截流,偃师市12个、孟津县9个、新安县7个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伊川县15个、宜阳县31个、洛宁县6个、栾川县36个、嵩县37个排污口截污于2018年3月底前完成。伊河、洛河同步建设配套污水管网680公里,伊河350公里、洛河330公里。
实施“三渠联动”,对中州渠、大明渠和铁路防洪渠实施截污治污。今年9月底前,疏通中州渠20公里排水管道,养护维修80座溢流井。今年12月底前,截流88个排污口,包括中州渠排污口14个;铁路防洪渠排污口53个,新建污水管道5000米;大明渠排污口21个,新建污水管道5600米。同时,对中州渠沿线95个小区,大明渠沿线73个小区、5个大厂,铁路防洪渠沿线20个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实施引水济水工程
治污水,引活水,才能变清水。我市将充分利用境内已建成大型水库蓄水调节优势,加快引水济水工程建设。2018年4月底前,实施邙山渠改造提升工程,对狭窄地段进行改造、疏通渠道、修复险工,引黄河水进入瀍河。2018年10月底前,建设洛南里坊区水系网络及湿地,形成450亩水源涵养区;利用伊东渠从伊河引水至伊滨板块,建设15公里水系,形成“两横三纵两湖”水系网络。
今年年底前,完成畛河(黄河)引水至涧河;利用现有孟西灌区泵站,引黄河水至九泉水库进入瀍河。2018年年底前,新建引黄入洛7.5公里支线引水隧洞,从6号竖井至孟津瀍河公园,向瀍河分流。
2018年4月底前,完成从引黄入洛的邙山渠引水至铁路防洪渠。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洛河引水至秦岭防洪渠,并延伸到大明渠,从涧河引水至大明渠。
此外,我市还将围绕内源治理,实施河渠清淤工程。加强河渠日常管理工作,在全市推行河段长制,持续开展日常巡查,加大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涉危化品、重金属等重点行业监管力度,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水政支队和有关辖区城管部门执法人员进行联合执法,多手段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检查不留死角和盲区。
动态检测水质,杜绝水质反弹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我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需要,目前已确定第三方计量检测公司对涧河、瀍河、中州渠、东西干渠等水质进行动态检测,每季度报送一次黑臭水体信息情况。
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工作台账对各县(市)区及相关委局负责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行督查,从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安排实施、方案制订、工作进度、资金落实上全面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倒排工期,统筹做好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引水补源等工作。针对已经完成整治的水体,制定管养办法,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建立生态修复与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杜绝水质反弹。
此外,我市还将利用新闻媒体、工作例会等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完成情况进行排序;动员社会力量监督、参与,接受群众举报。(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