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到偃师市、伊滨区、老城区、洛阳师范学院实地调研,赴福建泉州、龙岩考察学习,并召开调研座谈会,围绕推动客家文化传承创新提出建议。本报今起对该委员会的调研报告予以编发,以期对我市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有所裨益。敬请关注。
编者按
近期,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到偃师市、伊滨区、老城区、洛阳师范学院实地调研,赴福建泉州、龙岩考察学习,并召开调研座谈会,围绕推动客家文化传承创新提出建议。本报今起对该委员会的调研报告予以编发,以期对我市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有所裨益。敬请关注。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以河图、洛书传说为早期肇始重要标志的河洛文化,是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区域文化。西晋末年以后的中原战乱,致使大批河洛居民向外迁徙,这一时期具有突出特征的河洛文化,也通过移民渠道广泛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客家文化。由于客家人长期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之中,受外来政治、社会因素影响较小,其先民的文化传统及理念、风俗、语言等,得以世代继承和保存下来。所以,客家文化被称为河洛文化的“活化石”。
洛阳保留着大量客家先民南迁标志物的遗迹,包括汉魏洛阳故城,古公式辕关、大谷关、伊阙关遗址及文化建筑遗址太学、辟雍、明堂、灵台等,主要集中在今偃师市、孟津县和伊滨区。2007年8月,“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偃师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始于发生“永嘉之乱”的西晋末年,位于河洛之间的汉魏洛阳故城为当时的国都,正是客家人的根之所在,是客家文化的源头。如今,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海内外客家人自称“河洛人”“河洛郎”,“根在河洛”的观念深入人心。
福建省龙岩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2003年以来,龙岩市委加强了对客家工作的领导,成立客家论坛组织暨龙岩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创办公开发行的《环球客家》刊物,提出打造“海峡客家”品牌,建设“文化龙岩”的任务,建成了龙岩市客家祖地博物馆、永定客家文化博览园、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等,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
泉州市、龙岩市高度重视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客家文化+市场”模式,努力促进当地客家文化产业成长。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作为城市改造更新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区,通过保存传统街巷肌里格局、特色古建筑等载体,传承高甲戏、木偶戏、南音及其他民俗遗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现代产业经营模式,以“乡土、乡音、乡情”“艺术、艺苑、艺人”“传统、传承、传播”为主题,打造集传统文化展示、民俗体验、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等于一体的街区博物馆、文化产业聚集带和城市新名片。
龙岩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客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市利用永定客家土楼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以永定客家土楼为龙头,包括长汀客家首府、连城培田客家古民居、上杭李氏大宗祠、武平定光佛祖庙及客家民俗、客家美食等为代表的“全球客家文化之旅”的国际性旅游品牌。他们还注重运用客家文化元素开发旅游产品。福建土楼·永定景区专门组织树叶吹奏、客家山歌对唱、客家婚嫁等客家民俗演出,生动形象地让游客加深对客家文化的了解。该市还通过举办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客属恳亲大会、客家族谱展、客家龙舟赛等活动,提升知名度,促进海内外客属乡亲的情感交流,全面提升客家文化品质。
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现有客家人400多万,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5。长期以来,泉州、龙岩在发展客家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对台前沿”和“客家祖地”的优势,突出“闽台客家”“海峡客家”,以客家亲情为纽带,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