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是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昨日下午,在涧西区华阳体育广场上,市民在冬日暖阳中娱乐休闲 记者 鲁博 摄 |
|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是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强调,要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每年谋划实施一批惠民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每件实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2016年,我市谋划实施25项67件重点民生实事,努力让全市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我市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提供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梳理重点难点,切实为群众增福祉
五颜六色的秋千、摇椅,颇具时尚感的街头休闲座椅、石桌,精致的绿化造景……这里是春城路华阳峰渡游园。
“没事儿来遛遛弯儿,一步一景美得很!”在附近上班的赵杰说,从两个小石柱组成的“小门”进入,沿蜿蜒的园路散步,两边各种植物层次分明,绕喷泉一圈又回到原路,感觉如同进入了一个“口袋”,有味道,有意思!
赵杰说的“口袋公园”,正是我市今年诸多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小游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起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2016年4月28日,市委常委会议对2016年我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定下诸多“硬杠杠”:
要以人为本,认真梳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实施,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实事;
要按既定方案及时分解,真正把各项责任压实到分管的领导,压实到具体部门,压实到具体责任人,排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确保早完成、早惠民;
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打好基础、完善细节;科学论证、准确测算,组织好、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资金应拨尽拨、刚性到位;
…………
2016年5月4日,《2016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在《洛阳日报》上全文刊登,25项67件实事涵盖群众关心的方方面面,每一项每一件都明确相关的数字指标、责任领导、主办单位、协办单位。
一切只因民生实事,重于泰山:民生是政治,关系党执政基础的稳固;民生是经济,民生项目实施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拉动消费;民生是民心,关乎党委政府能否凝聚民心民力,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环境更美了,城乡更宜居
位于陇海铁路北侧的寇圪垱街紧挨瀍河,以前,住在那里的王先生一肚子苦水:“各家都没有下水道,污水往河里倒,那臭味……”
2016年,情况有了变化:我市进行涧河、瀍河黑臭水体治理,瀍河截污工程管道总长度约3800米。王先生家用上了直排入网的污水管道,“再也不用闻臭味了,市里办了件大好事”。
此外,瀍河下游综合整治已经完成,廊桥、亭台、小径都成了美景。
2016年,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共安排资金53.76亿元,确保重点民生实事工程顺利推进。截至目前,我市2016年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已基本完成。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是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居环境改善。
新建、扩建和改造大游园、小游园47处,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身的游园让市民流连忘返;创建2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和70个市级生态村,完成256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按每个行政村不低于农村人口5‰的比例配备保洁员,一个个村庄变了模样;淘汰黄标车15148辆、老旧车12107辆,完成涧河、瀍河和城市区东、西干渠黑臭水体治理工作,1167家露天烧烤店全部治理到位。
——教育服务水平提升。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85所,新增幼儿学位1万个,“入园难”得到缓解;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236所中小学校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厕所、运动场地等,为145所中小学校配备课桌椅、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远程教育设备、学生用床等;整合社会安保力量,在城市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设立了591个“护学岗”。
——特殊群体享关爱。
50个“留守儿童之家”全部建成,覆盖、服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增加4769人次;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完成504名贫困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9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已建成,具备运营条件。
——文体惠民活动丰富。
建成1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公益性文化演出400场,为社区放映公益电影1944场;举办全民健身活动87次(计划50次以上),免费为130个社区安装、更换体育健身器材。
全方位夯实民生基础
“我姑娘快两岁了,吃免费营养包10个月了,每天一包。孩子变化挺大的,不贫血,生病也少了。”近日,在嵩县库区乡席岭村,村民赵彦娜对刚领到的可有效解决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营养缺失问题的婴幼儿辅食营养包赞不绝口。2016年,我市对嵩县、洛宁两县所有符合条件的儿童发放营养包,正在食用营养包的有19883人。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解百姓之困、谋民生之利,关键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为民生改善筑牢根基。除了完成明确量化指标的民生实事,我市还着力建立健全相关体系和制度,让民生实事长久惠及更多群众。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对1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共投入资金16293.01万元,规划项目总数461个,目前全部竣工;完成5676户20615名深石山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异地搬迁工作,确定安置点91个;实施扶贫开发互助资金扩容工程,目前担保金已到位4582万元,可放贷规模达2.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5%。
——织密“保障网”。
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支付比例提高,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和支付比例提高。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全市新建成养老机构9家,新增养老床位1920个(计划1800个),新建农村老年幸福院202个(计划200个),建成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11个(计划10个)。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全市新增就业118730人(计划1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882名(计划3万名),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29321名(计划2.6万名);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09亿元,加大“双创”扶持力度;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17942人(计划99360人)。
民生所指,责任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
“主办单位要在每月27日前向市政府督查室报送承办事项的进展情况,年底综合报告全年完成情况。启动问责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格追究问责。”2016年6月,市政府督查室对市定25项67件重点民生实事办理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当年12月,市委联合督查组对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健全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2016年11月7日至11月20日,我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17年民生实事建议,邀请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围绕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聚焦群众最急需的事”“反映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个最字,正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谋划好、落实好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就能解决好民生这个“当务之急”,就能凝聚起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的蓬勃力量!(洛阳日报记者 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