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了,啥也不怕,就怕生病。”对65岁的市民李书印来说,即将过去的2016年,他觉得最高兴的事儿,就是看病更省心了。让李书印及其家人省心的背后,是我市在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方面,逐步落实的多件民生实事。
医护人员正在为患者更换输液液体
“年龄大了,啥也不怕,就怕生病。”对65岁的市民李书印来说,即将过去的2016年,他觉得最高兴的事儿,就是看病更省心了。让李书印及其家人省心的背后,是我市在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方面,逐步落实的多件民生实事。
有了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就在身边
昨日早晨,患有冠心病的李书印如约来到西工区市府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里,该中心医务人员像往常一样,为他测量了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由于最近气温骤降,医生褚建东叮嘱他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出门晨练,若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联系家庭医生。
今年7月,李书印和老伴与市府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开始享受家庭医生的健康服务:除了定期的健康检查,还有诊前咨询、康复指导、上门随访等服务。此外,作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李书印还享受到了一些针对慢性病的个性化服务。
市府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西工办事处3个社区的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这些免费服务所需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为持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今年,我市将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45元,新增的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并适当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管理人数。
如今,在市府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像李书印一样的签约居民,已将近1万人。通过签约服务,辖区内的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享受到了更及时、全面的健康服务,而且如果需要到大医院看病,居民还可享受转诊绿色通道,免去了挂号、排队的麻烦。
2016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合计30719.18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人均补助资金达45.56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增加医院病床,改善就医条件
市民张女士是位“新妈妈”。前几天,她尚未满月的孩子咳嗽得厉害,这让她和家人心急如焚。
“我在去医院的路上内心很焦虑,还担心需要住院的话没有床位。”张女士说,经诊断孩子得了肺炎,不过,幸运的是,他顺利住进了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内科楼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目前孩子的症状已经得到缓解。
为了缓解医院住院病床紧张的现象,今年,我市在河科大一附院新增1300张病床,目前这些病床均已投入使用,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新增的病床中,有900张病床位于今年4月投用的新区医院内科楼内,分布在新增设的内科重症、儿童重症、新生儿重症、神经内科监护病区和血液净化、康复治疗区等病区。
“以前,父亲住院都要去西工区、涧西区的医院,今年这边病床多了,他住得离家近,我们看护也方便。”王先生家住洛龙区,父亲80多岁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昨天,在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内科楼内,他说,新增的病床让全家人都省心不少。
未来,城乡居民看病将更方便
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正全面推进,未来,除了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我市每位居民还将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功能完善的健康卡。这是我市“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三个一工程”,将给居民带来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我市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从380元提高到了420元。随着城乡居民医保并轨,未来,我市将以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探索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此外,《洛阳晚报》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未来,取消药品加成的医院将继续增加。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市将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洛阳晚报记者 智慧 邓超 通讯员 耿梅/文 记者 杜武/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