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洛阳白马寺的创建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其它  来源: 洛阳白马寺官网 2016.05.19 10:28

 

洛阳白马寺 资料图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通常被人们称作“永平求法”。永平,是汉明帝的年号,求法,是指赴西域拜求佛法。东汉末年,牟融撰《理惑论》,文中泛引孔老之说,宣扬佛儒道精神一致,是我国最早的佛学著作之一。后编入《弘明集》(南朝齐梁时僧佑编)中。《理惑论》在上距永平世一百多年后,第一次记载了“永平求法”。此外,“永平求法”还见于以下其他各种古籍中。

  东汉《四十二章经序》

  东晋袁宏《后汉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南朝齐王琰《冥祥记》

  南朝梁释惠皎《高僧传》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

  以及其他一些古籍等等。这些古籍的记载,或详或略,不尽相同。有一些还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大致意思如下: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十五元霄佳节(或云四月八日),汉明帝夜寐南宫,梦见一个高大的金人,身长丈六,自西方而来,在殿庭上飞绕。第二天早晨,汉明帝召集大臣,告其所梦。傅毅启奏道:臣闻西方有神,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者。汉明帝听了之后信以为真,便派大臣郎中蔡愔,博子弟子秦景等十八人(一说十二人),出使西域(汉代西域,狭义讲是指我国新疆一带地方;广义上讲,也包括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西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一些地方),拜求佛法。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东汉使者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越过旷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八百里流沙,攀上寒风驱雁、飞雪千里的茫茫葱岭,来到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刚好遇到正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佛学大师摄摩腾(即迦叶摩腾,亦称竺摩腾)、竺法兰,得见佛经和释迦牟尼白氎佛像。东汉使者们便相邀腾、兰二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宣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如按某些记载,返抵洛阳是在永平十年丁卯十二月三十日,那当在公元68年了。另也有人说:东汉使者仅与摄摩腾一个同来,竺法兰乃不久后踵至)。汉明帝对二位印度高僧极为礼重,亲予接待,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物的官署——鸿胪寺暂住。翌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指东汉时的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五公里)西雍门(东汉洛阳西面有三座城门,中间一门叫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修僧院。“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门上作佛像”(《理惑论》)。这就在东土大地,周、孔、老、庄之邦,洛河之滨,天子脚下,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此后不久,汉明帝又以摄摩腾之对,敕令兴建齐云塔。

  牟融《理惑论》称“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理惑论》距永平之世的一百多年中,洛阳城市布局变化不大。故《理惑论》中未确指寺名,但应即为白马寺。

  东汉时,洛阳白马寺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地面上已经无迹可寻了。《魏书·释老志》说:“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许慎《说文解字》云:“塔,西域浮屠也”。浮图,或浮屠,即塔,或叫“塔婆”、“窣堵波”,皆梵文音译,在印度原意为坟墓。因相传以“七宝”装饰,故亦称“宝塔”。这是说,当时的佛寺、佛塔,都是按照印度的佛教建筑样式修建的。佛塔为四方形,有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均取单数)的不同(据有人考证说,当时白马寺中的主要建筑就是一座木塔)。《理惑论》的记载是:“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亦见《冥祥记》)。而《高僧传》则仅仅只记为“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此外,也有人认为,白马寺是在原东汉官署鸿胪寺的基础上营建起来的。

  估计在白马寺刚建成的时候,规模不会太大,大约也不可能有雕塑的佛像之类(但如《理惑论》所说,画像是有的,而且应是汉地最早的佛像)。另外,《洛阳伽蓝记》还有在埋葬汉明帝的“显节陵”上修建“祇洹”和自此以后老百姓在显节陵上建塔的记载。至今,东汉明帝时的佛经、画像,以及别的画图之类,都早已湮没不存在了,而白马寺的面貌亦绝非东汉时的旧观了。

  《后汉书·陶谦传》、《吴志·刘繇传》等有记载说,东汉末年献帝(刘协)时,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即以金属作的刹,应是印度窣堵波的缩影),下为重楼(应是多层的木构高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余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这一段关于东汉末年佛寺的具体资料,可作为我们探索东汉白马寺时的一种参考。北魏时,位于洛阳城内的皇家首刹永宁寺(和白马寺仅三里之隔),依然保持着我国早期佛寺形制和布局的特点,据文献记载和解放后的勘察发掘可知,在该寺院的中心就是一座高大的木塔。

  据载二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曾经带来了佛经原本——梵文“贝叶经”(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子上的佛经),入华后,又很快学会了汉语。自白马寺建成后,他们便禅居于白马寺内奉佛译经。首先他们二人在寺内清凉台上共译出了《佛说四十二章经》(摄摩腾、竺法兰共译《四十二章经》事最早见于《历代三宝记》);汉明帝极为珍视,敕令藏之于兰台石室(皇家图书馆)第十四间。在摄摩腾去世后,竺法兰又一个人单独译出了《十地断结经》四卷、《法海藏经》一卷、《佛本生经》一卷、《佛本行经》五卷等。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佛学著作。《佛说四十二章经》等发前人之未道,启迪芸芸众生,对中国佛教的最初传播关系极大。从此法轮东转、金像生辉。故《高僧传》以摄摩腾东来洛阳为“汉地有沙门之始”;《魏书·释老志》也说:“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这样佛教便在伟大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之乡——河洛流域破土问世了。所以实际上摄摩腾、竺法兰乃是中国佛教的二位开山鼻祖,难怪后世佛门弟子皆认白马寺为释教发源地,尊为“祖庭”和“释源”了。
我国最早的一批佛寺,除白马寺之外,还有哪几个?现在已不好考察了。《嵩山志》有如下一段记载:“法王寺地势高敞,背负嵩岭,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嵩前第一刹也。建自东汉永平,与洛阳白马寺最为首刹。”法王寺,原名大法王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相传特为印度高僧竺法兰而建。另,座落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侧的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初名大孚灵鹫寺(相传台怀镇西侧山峰,与古印度之灵鹫山相似,故名)。据《清凉山(五台山别名)志》记载,创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这里的法王寺和显通寺,和白马寺大体同时,或者即为最初少数几个佛寺中间的二个吧。

[ 责任编辑:孙静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果蔬净化器真的有用吗
    果蔬净化器真的有用吗
  • ·孩子居家雾化 家长需了解这些细节
  • ·减肥可以参考糖尿病食谱吃吗?
  • ·蛋白粉并非人人皆宜 是否补充因人而异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全市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召开
  • 隋唐洛阳城景区牡丹文化节系列活动即...
  • 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线上推介特...
  • 沁伊高速:穿山越岭筑通途
  • 同比增长28.9%!洛阳新能源汽车消费驶...
  • 注意!洛阳天气短期晴好 4月2日前后有...
  • 定制化招聘、“保姆级”服务…… 洛阳...
  • 后续报道:双方协商达成共识 维修工退...
  • 中国钛锆材料及高端装备发展高峰论坛...
  • 今年洛阳65岁以上老年人及重点人群免...
  • 百姓呼声
    河科大为何将校地共建的图书馆占为己有?
    缴纳契税后需缴纳维修基金才能享受补贴?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樱花朵朵开

    云雀

    王城公园赏牡丹

    海棠花开 春意盎然
    /马寺拾片
    /七律 倒春寒
    /初春乐吟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