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校工作者来到农村基层一线,当丰富的理论知识遇到扶贫实践,只有想得透彻,才能干得顺利。依靠充分的理论支持,在第一书记李玉林的带领下,五岳沟村开始发展大棚蔬菜。收获将近,这里的穷根儿正在被薅(hāo,用手拔)起……
当高校工作者来到农村基层一线,当丰富的理论知识遇到扶贫实践,只有想得透彻,才能干得顺利。依靠充分的理论支持,在第一书记李玉林的带领下,五岳沟村开始发展大棚蔬菜。收获将近,这里的穷根儿正在被薅(hāo,用手拔)起……
用的是寿光技术,好使;打的是自家井水,放心;两公里外是高速路口,方便……在宜阳县韩城镇五岳沟村村口两侧,35个温室大棚里面一片郁郁葱葱,闪着宝石般光芒的果子挂在枝头。走马上任9个月后,初种下的西红柿终于红了起来,第一书记李玉林也比先前黑了几层。
也难怪,去年8月底“入职”后没过多久,集体种植西红柿就开始立项,接着确定种植户、开建大棚、开掘水井……样样他都得跟上,忙得停不下来。
“这没办法,村里土地流转,得在秋天弄完,错过一茬就得等一年。”在洛阳理工学院工作了十几年的李玉林,现在俨然成了“农村通”。黝黑的皮肤,皱巴着卷起的裤脚,沾满尘土看不清颜色的鞋子——乍一看,他和在地头劳作的农民没啥区别。
可毕竟还是不一样,曾长期在学校工作,李玉林无论干什么,都会带上点研究的意味。不信?你听:
俺们村贫困人口乍一看不算太多,可农村抗风险能力差,出点事马上就穷。所以搞扶贫,应该是带动大家伙儿一起富裕,把原先的金字塔结构好好往上抽一抽,变成橄榄型结构。中间人群多了,抗风险能力就增强了。——这是经济模型分析;
俺们村有二三十个姓,是个杂姓村。往优点上说,这么多姓,没有谁家特别强势,大家相处融洽;往缺点上说,也就缺乏一个领着干事的牵头人。所以得由政府出面,通过引导村里的“能人”,带动大家一起干。——这是社会民俗研究;
俺们村邻近郑卢高速韩城站,交通便利,村边沟里有山泉水,地势平坦土层肥厚,特别适合种植大棚蔬菜,再加上镇上有现成的技术专家,能进村手把手指导,大棚建起来,春上就能种,当季就能收,村里四五十岁的富余劳动力不少,每户管理一个大棚,在家门口都能挣着钱了。——这是地理区位分析。
理论想得透彻,实践才能进行得顺利。
走访摸排熟悉村情以后,李玉林带着村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先是到邻近几个运作成熟的蔬菜种植专业村里“取真经”,后是请来镇上的大棚蔬菜技术专家实地勘察。
接着,他又当上“推销员”,挨家挨户讲种大棚蔬菜的好处,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好处。
很快,村头临近公路的80亩地被敲定为一期项目用地,采取集体投资方式流转土地、打机井,在开春头茬把菜种上,现在到了要收获的季节。
“第一书记来俺村没多久,干的实事可不少,大家的思路捋顺了,干活也更有劲儿了,都拼力气要把穷根儿彻底薅了!”五岳沟村村支部书记李优江至今难以忘记,李玉林为了让项目早点启动,组织村委班子开现场会,有几回大冬天在野地里一站就到半夜12点的情景。
眼看五岳沟村就要赚到“第一桶金”,李玉林还有想法:西红柿长起来了,要是收益好的话,下一步就可以把现在的阳光大棚升级成更高级的设备,再发展点其他产业,往后还可以发动学校师生,给村里提供智慧援助……“争取把这儿的穷根儿给薅得干干净净!”李玉林说。(洛阳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张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