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贾绍峰离开了崔窑村,但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他又回去了一趟。不回去,乡亲们不愿意。
2014年7月,贾绍峰离开了崔窑村,但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他又回去了一趟。不回去,乡亲们不愿意。
2010年11月至2014年7月,贾绍峰被选派到孟津县白鹤镇崔窑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村里3年多,始终盯着他的900多双眼睛没有变,改变了的,是从最初的冷眼相对,到后来的泪眼相看。
冬日暖阳下的崔窑村,一片宁静。这个“第一书记”的故事,让来此采访的记者和被采访的村民心中腾起阵阵热浪。
上任第一天,他哭了
去崔窑村之前,贾绍峰是市公路局洛界高速龙门收费站副站长。
2010年11月20日,35岁的贾绍峰扛着铺盖来到崔窑村。一进村,他傻了眼,“没人管,没人问,把我孤零零地晾到那儿”。
村委会大院里的杂草比人高,三间瓦房秃得没了墙皮,一半窗户没玻璃,屋顶还有个大窟窿。
贾绍峰连连摇头。
天色已晚,贾绍峰把4张破桌子并在一起,铺上被褥,算是有了“床”。晚饭咋解决?他打算到村民家里试试运气。
“大嫂,我是新来的村支书。能不能给我煮碗面条?我给钱。”贾绍峰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很客气地对一位中年妇女说。
“我不认识你,没面条。”中年妇女说,“出去。”
贾绍峰没敢再进第二家。他来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两包方便面。没水,他就干啃,伸长脖子往下咽。
躺在“床”上,看着屋顶的窟窿,贾绍峰的眼泪流了出来。他问自己:我这个“第一书记”该咋干?
“就凭这,我感觉绍峰这人中”
第二天,贾绍峰起了个大早。他找到村里的干部一问,全村有22名党员,但没有党支部。
当晚,由18名党员参加的党员大会在村委会大院召开。让贾绍峰感动的是,长年因病卧床的83岁老党员朱春荣,是被孙子抬到会场的。那一刻,贾绍峰坚定了当好“第一书记”的决心。他说,成立党支部,群众是渴望的。
“对不起,我来晚了。”这是贾绍峰会上的开场白。当晚,大会选出了另外两名支部委员,支部成立了。
贾绍峰拿起笔记本,挨家挨户走访。一天,他来到偏瘫患者王留绪家。王留绪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十分困难,贾绍峰就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塞给了他。“就凭这,我感觉绍峰这人中。”随同走访的村干部攀春全说。
很快,春节到了,贾绍峰回了洛宁老家。大年初五,崔窑村出事了——3组的水井坏了,大过年的吃不上水,村民很着急。镇里一个电话,贾绍峰赶回了崔窑村。
“3天之内把井修好,钱我出。”贾绍峰拿出1000元钱递给了组长。
开始被村民信任,正是修井这件事。村民王正路说:“当时就有人说,这个‘第一书记’不像是来装样子的。”
“我‘偷’了家里6万元,媳妇不知道”
把全村280多户村民走访完毕,贾绍峰记满了6个笔记本。年后,他一梳理,开了个会,制订出崔窑村发展3年规划。
崔窑村只有一条水泥主干道,其他全是土路,贾绍峰决定先修路。他知道修路不是个小事,但不知道会有那么难。
镇里、县里、市里,贾绍峰四处“化缘”。资金凑齐了,村民把锣鼓一敲,开工了。
施工队进驻没几天,工程用的电线被偷,工头把贾绍峰喊过来说:“对不起,这活我们干不了。”
第二支施工队入村,群众都眼巴巴地看着。谁知道,一场暴雨把刚浇筑的混凝土路面冲成了泥汤。
贾绍峰急得直想哭,求助干工程的表哥。表哥叹着气把活接了,最后赔了5000多元。
没人知道贾绍峰为修路往里垫钱的事。“我‘偷’了家里6万元,媳妇不知道。”贾绍峰说。